分享到微信朋友圈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构建“三螺旋”体系 开创“钢钢好”党委共建品牌的创新与实践

首钢日报 A03版经济管理  首钢京唐 2025年10月27日

首钢股份炼钢部和首钢京唐炼钢部、钢轧部分别于2004年、2009年、2019年投产,前后相差15年。三座炼钢厂都继承了自1958年老首钢试验厂以来的首钢炼钢系统基因谱系,一脉相承,各有特长,互为补充、互相竞争。多年来,三座炼钢厂虽然交流沟通甚多,但往往是在个别项目、临时性工作上的联合,没有形成合力。本项目是为三座炼钢厂建立一个长期、全面且深入的合作机制,为首钢炼钢系统制造能力的全面提升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

“钢钢好”党委共建品牌是在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的大背景下,以共同加强党的建设为引领,以解决问题为导向,以服务生产经营为目的,跨“一业两地三部门”构建“三螺旋”党委共建体系,实现了工作上的有效沟通和资源上的协调统筹,充分发挥每个支部、每名党员的作用,为企业发展增添活力,助力首钢高质量发展。

主要做法

“三螺旋”体系赋能党建新内涵,确保党委引领保障作用充分发挥。

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把牢党委共建方向。2023年以来,在首钢股份、首钢京唐党委的推动下,三部门党委致力于打破地域、部门、专业的壁垒,联合开展“钢钢好”党委共建活动,深化推进党建工作交流机制,签订了党建共建协议书,围绕三大领域、九项共建点建立共建长效机制,分批次、按节点开展交流学习、技能比武、文体共建活动,极大地推动了“钢钢融合”。

以多维共建为牵引,全面深化支部联建。三部门均具有供料、炼钢、精炼、连铸、板坯库及公辅工序,相同工序党支部在党委共建的大框架下,深化党支部联创联建做法,纷纷结对开展共建活动,围绕安全、环保、生产、QTI、降本增效等方面共同研讨交流,经验分享、取长补短。同时借助创新工作室和技能比赛平台共同推动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促进了双方在操作方法、事故预防等方面的能力提升。

以凝心聚力为驱动,推动炼钢文化融合。“钢钢好”党委共建以炼钢系统多年来的文化发展脉络为基础,创新构建新形势下文化融合新格局,充分发挥党群组织优势,针对党组织的各自特点与需求,联合开展主题党日活动、主题团日活动、新春联欢会、足球篮球联赛等群众性文体活动。“钢钢好”文体活动采用“同工序跨部门组队,与其他工序竞争”的方式进行,加强了同工序职工之间的协作交流,助力“钢钢好”合作更加紧密、更加深入。

“三螺旋”体系激发人才队伍活力,提升首钢炼钢系统核心竞争力。

拓宽交流渠道,磨砺人才成长。“钢钢好”共建党委坚持因材施教,为不同序列、不同专业、不同岗位的人才成长创造平台,制定多样性培养计划,积极搭建融合赋能新平台。三方抽调近30名技术操作骨干人员,跨地区跟班学习2—4周,相互间广泛开展经验交流,对共建中发现的好机制、好做法,加大固化传递和学习借鉴力度,形成示范效应,实现共建联合体整体提升。

联合授课培训,实现资源共享。结合现场生产经营情况,共享教育资源,弥补单位之间学习内容单一、学习资源缺乏的弊端,联合开展“钢钢好”班组长培训、“钢钢好”大讲堂、人才公开报告等,创新“研、赛、讲、学”一体化学用活动,通过研修交流、技能比武、专业培训等方式,提升职工技术技能水平,提升队伍教育的规模、质量和效果,加强人才战略储备。三部门合力打造王新华专家工作站,采取“项目辅导、专项授课、日常答疑”的模式,解决了一系列困扰现场多年的问题,培育出一批理论功底深厚、实践能力较强的高层次人才。自2023年3月揭牌成立以来,培养了正式弟子8人、核心骨干20人,为首钢炼钢系统的发展进步贡献更多的优秀人才。

人才有序流动,激发队伍活力。首钢京唐钢轧部建设时期,首钢京唐炼钢部和首钢股份炼钢部毫无保留地给予人力、资源、经验支持,累计输送各类基层领导人员、技术操作骨干100余人,为钢轧新产线快速全面达产达效提供了保障。由于三方维检单位基本一致,在维检体系改革及维检素质提升的大背景下,组织两地三部门维检单位组织拉动支援、相互协助,累计拉动维检单位2800余人次,圆满完成了多项系列检修工作。

“三螺旋”体系推动生产经营深度融合,促进质量效率效益全方位提升。

以极致效率为导向,打造高效生产组织管理模式。三座炼钢厂在追求极致效率的道路上,既有合作又有竞争,从提高转炉出钢效率和压缩生产辅助时间入手,你追我赶,力争上游,实现了转炉效率的大幅提升,各自形成了独特的竞争优势。首钢京唐炼钢部构建“1+2”生产模式提升作业效率,实现“三炉日产百炉”,完成了106炉的新突破,且具备常态化稳定日产百炉的能力;首钢京唐钢轧部自我加压,自2022年下半年起实现了常态化“双炉对三铸机生产模式”,转炉冶炼周期缩短到平均32分钟/炉,“双炉”最高日产达到82炉;首钢股份炼钢部阶段性组织生产拉练,开展“3+3”高效拉练220小时极限生产。

以合作共赢为基础,构建全流程降本提质管理体系。为进一步降低TFe,三个党委反复交流经验,借鉴首钢股份炼钢部做法,采取动态调整装入量平衡转炉热量、降低终点枪位、提高动态底吹流量等措施,2024年5月份起,首钢京唐炼钢部、钢轧部的转炉终渣TFe均降至16%以下。针对出钢口寿命不高的问题,首钢京唐炼钢部、钢轧部两个炼钢专家工作室牵头,制定出钢口改造方向、维护方法等措施,使改进后的出钢口平均寿命从180次提高到280次,最高寿命突破300次,达到行业先进水平。

以技术创新为驱动,推动首钢炼钢领域技术革新。三个炼钢厂积极响应“推动技术创新成为首钢第一竞争力”的战略部署,立足产业基础,强化科技创新的主体地位,聚焦炼钢领域的重点、难点和痛点问题,全力推进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联合开展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成功研发并推广多项新技术。基于首钢股份炼钢部“一键炼钢”的基础,首钢京唐钢轧部“智能炼钢”将冶炼过程由静态模型控制发展为动态智能化控制,实现了“可视化”,各系统模型的使用率和成功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降低了生产人员的劳动强度,转炉冶炼效率和性能实现了质的提升,成为新质生产力在首钢创新应用的典型场景。

实施效果

经济效益方面:工序制造能力持续提升。“钢钢好”共建党委将着眼点放在破解发展难题,解决生产瓶颈,保障中心任务完成上,促进了炼钢工序的制造能力持续提升。首钢股份炼钢部在生产电工钢、汽车外板、高级别管线钢等高端产品的技术质量方面达到行业领先水平,是全球第二大新能源电工钢生产基地。首钢京唐炼钢部在宝马汽车外板、800MPa级别双相车轮钢生产上实现突破,达到领先水平,高端包装用钢DI材,成为独家出口美国DI材的供应商。首钢京唐钢轧部在九镍钢连续冶炼浇铸的成分控制方面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MCCR产线成功试制0.7毫米超薄规格产品,体现了首钢京唐的技术创新实力和卓越的创造能力。

生产经营业绩再攀新高。聚焦新形势新任务要求,三个炼钢厂强化交账意识,充分调动基层职工的挖潜降本积极性,扎实完成了全员、全流程、全要素降本。首钢股份炼钢部在转炉复吹碳氧积、铸机2000万吨不漏钢等多个工艺技术领域实现从跟随到引领,2024年炼钢加工成本(不含合金加工费)较2023年降低66元/吨。首钢京唐炼钢部围绕低铁耗下金属收得率及提温剂成本控制,坚持快节奏生产推进降本增效工作,均创历史最好水平。首钢京唐钢轧部着力打造低成本生产模式,2024年吨钢降本29元,各项指标均为投产以来最好水平。

管理效益方面:提高党建工作系统化管理水平。在共建活动中,“钢钢好”共建党委不断探索深化共建方式和内容,共同商讨党建问题,通过突破区域、部门、体制等界限,聚起各层面的党员队伍、各方面的组织力量,赋予基层党组织更多资源、更大活力、更强功能,使不同区域、职能下的党组织和党员由“各自为战”变为“整体联动”,构建了全域统筹、多方联动、集群发力、共建共享的党建工作新格局。

人才培养取得丰硕成果。“钢钢好”共建党委坚持以人才发展为中心,搭建人才成长大平台,通过全国劳模郭玉明、荣彦明,首钢京唐工匠王东、郭佳宁等优秀人才典型引领,280余人开展现场交流学习,使领导干部、专业技术、生产操作人才可在三个炼钢厂学习交流,培养出多名优秀人才,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内统筹使用、晋升。

科技创新成效显著。自“钢钢好”党委共建以来,共建三方党委共发表论文60余篇,获得专利授权290余项,获得冶金科学技术奖、首钢科学技术奖9项。其中,首钢京唐钢轧部MCCR多模式全连续铸轧一体化技术荣获冶金科学技术特等奖。

社会效益方面:“钢钢好”党建品牌的创建对提升首钢炼钢系统凝聚力、增强首钢品牌影响力起到了积极作用,为企业间跨地区、跨组织、跨部门共建融合,提供了一个可借鉴的范式。对首钢系统其他主流程工序有重要的借鉴作用,在集团及行业内具有重要的推广价值。(本文获得第二十六届首钢管理创新成果二等奖,本版刊发时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