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朋友圈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观看九三阅兵 缅怀抗日先烈

首钢日报 A04版副刊  首钢退休职工 冯晓明 2025年09月10日

颁发给抗日将领张冲遗属的纪念章。

2025年9月3日,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抗战老兵们——包括原国民党军队将士,受邀观礼。如今仍健在的抗战老兵,大多已是百岁左右的老人。

习近平总书记在天安门城楼上与六位抗战老兵亲切握手,这一幕令人动容。我们在此刻深切缅怀抗日先烈的不朽功勋。

我的姥爷张冲,抗日战争期间曾任云南滇军——国民革命军第60军副军长兼184师师长、新三军军长,立下显赫战功。

时间回到1938年:

徐州会战,初试锋芒

抗日初期,继淞沪抗战、太原会战、南京保卫战之后,1938年初起,国民党军队在苏北、鲁南、皖北、豫东广大地区,展开了一场大规模的民族自卫战——徐州会战。

徐州地处津浦铁路与陇海铁路交汇处,是中原重要屏障,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

4月8日后,日军增调13个师团约30万人,企图对徐州实施大包围。中国军队为保卫徐州,集结64个师又3个旅共60万人,规模更大的徐州第二阶段会战打响!

云南子弟兵组成第60军开赴前线,参战台儿庄附近的大运河北岸防御战。台儿庄毗邻徐州,连通津浦、陇海两路,乃徐州防守要地。

日军向六十军阵地发起猛攻。激战三昼夜,面对装备精良的敌人,士兵渐显不支。此时,张冲蓦地站上高处,朗声道:“我是师长张冲,大家不要退!我们滇军靖国、护国之声威赫赫,名扬四海,有光荣传统。若连一个小日本都打不赢,滇军的脸面何存?我是师长,若我后退,你们就用枪打死我;你们若退,我也绝不手软!师长敢冲锋,你们敢不敢?”众将士答:“敢!”张冲再问:“师长舍得死,你们舍不舍得?!”山呼回应:“舍得!”一时间士气大振,士兵随张冲杀入敌阵,184师阵地岿然不动,为台儿庄战役的胜利奠定重要基础。

血战禹王山,重创日寇

禹王山是台儿庄一带的制高点,也是平原上唯一可凭险固守的战略要地。能否夺取并守住禹王山,成为坚持台儿庄地区战局的关键。

1938年4月27日,张冲率领184师经过激烈战斗从日军手中夺回了禹王山。4月28日起,进入禹王山全面守卫阻击战。当时《云南日报》报道:“我卢汉部张冲师28日晨在禹王山与敌猛烈奋战,战况空前,肉搏二十余次,歼敌千余,生擒数十名。”“敌连日以飞机、坦克向我军攻击,以完成中央突破之迷梦,经我张冲师施展神威,将窜入之敌四千人诱入山坳,全部歼灭。”

4月29日,日军先以飞机侦察,再用炮兵、步兵、骑兵、坦克联合进犯。我军重炮营对敌炮兵进行压制射击,野炮营也以猛烈火力封锁敌军进攻要道,战防炮在前沿阵地控制敌坦克活动。疯狂的日军仍冒死前进,像野牛一样向我阵地冲来。我守军坚决迎击,先以步枪机枪手榴弹,然后展开白刃战,把进犯之敌大部消灭。日军头一股被击败,第二股又继续进犯。我军前赴后继,负伤不下火线,工事随毁随修,第一线被突破了,退到第二线继续坚守,等援兵到来又把失去的一线阵地夺回来。

4月30日,战事更加紧张,我第一道防线被日军突破,第二道防线也局部动摇。但我军找到了日军大部队的集结点,用炮兵集中攻击,日军大部被歼灭,我失去的阵地再次夺回。日军又改变战法,白天以飞机轰炸扫射,夜间发动强袭。张冲重新布置,命令炮兵将全部火力集中于禹王山前沿阵地和日军必经之路,向夜袭的日军猛射,使之伤亡惨重。炮击之后,我步兵又猛烈反击,使日军的夜袭又遭失败。

在海拔只有126米禹王山上,张冲率领184师坚守了二十多个日日夜夜,经受了日军矶谷、板垣两个甲等机械化师团五万余人和伪军五、六千人的轮番进攻,粉碎了日军渡运河威胁徐州的企图,重创日军,打出了滇军的威风,大扬中国人民的志气。

禹王山争夺战之惨烈,中外战争史上罕见。二十余天里,每日承受数千发炮弹轰击,随便抓起一把土,都能捡出十数块弹片;前几日掩埋的烈士遗骸,又被炮弹重新翻出;工事被炸毁了,战士们便以敌人和战友的遗体垒作掩体。在这生死搏杀的二十多天中,184师阵亡3568人、伤1152人。第60军投入战斗35123人,伤亡18844人。日军同样损失惨重,死伤超过18000人,大部分折戟于禹王山前。

日本报纸亦承认:“自‘九一八’与华军开战以来,遇到滇军猛烈冲锋,实为罕见。”

蒋介石来电嘉奖:“台儿庄卢军长,贵部英勇奋斗,嘉慰良深,查敌之苦困,较我尤甚,盼鼓舞所部,继续努力,压倒倭寇,以示国威。”

禹王山的战绩,为台儿庄大捷作出了重要贡献,创下国民党正面战场胜仗典范,作为优秀战例载入国民党军事教材。

武汉会战,再立新功

1938年7月,云南又派出新编第58军,与第60军合编为第30军团,参加了武汉会战,在湖北省阳新县设防,阻击沿长江南岸西进攻打武汉的日军。

1938年9月到10月,张冲指挥184师在保卫大武汉的阳新、排市战斗中,采用“反斜面战术”。具体办法是:在日军进攻的正面部署少量兵力,将主力隐蔽于阵地背面和谷地两面的山头,做成隐蔽工事,形成严密火力网。日军发起进攻后,我正面阵地只用二三小时的抵抗,就迅速撤到预定阵地,造成我军阵地被突破的假象,诱敌深入谷地。然后我军乘机杀出一支奇兵,占领原正面阵地反背的预设阵地,封住谷口,截断日军的后路;而山谷两侧(斜面)同时开火,使敌陷入三面交叉火网中,以全歼进攻之敌。

此次战役,顽强阻击日军40天之久,全师阵亡2300余人,同时给日寇以重大杀伤。当时的《云南日报》报道:“张冲师拒抗约万余人之敌,顽敌以陆空联合,集中主力,猛炸猛攻,该师坚守阵地,前仆后继,岿然不动,独力支撑,给予敌以最大之消耗,先后歼敌七八千人。”

1946年底,姥爷张冲因不满国民党的独裁统治,借到南京参加“国大”会议时机,到北平联系中共领导人叶剑英,在中共党组织安排下,于1947年1月投奔延安,参加了共产党和解放军,解放后历任云南省副省长和全国政协副主席。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回顾先辈亲人的抗日故事,不仅是家族的荣誉,更需铭记无数普通士兵的流血牺牲,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