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朋友圈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 返回目录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放大+
- 缩小-
- 常规
织密安全防线,护航企业稳健前行
7月23日,东北大学6名学生在某铜钼矿选矿厂参观学习时,因格栅板脱落坠入浮选槽不幸溺亡。这起事故瞬间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在企业发展这场漫长而复杂的征程中,安全犹如一座灯塔,指引着前行的方向。安全生产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关乎每一个生命的尊严、每一个家庭的幸福、整个社会的稳定与繁荣。
安全,这根弦必须时刻紧绷,不容丝毫松懈。它不是挂在嘴边的空洞口号,而是贯穿各领域安全工作的核心要求,是风险防控的坚实防线,是底线思维的生动体现。从车间的轰鸣声到施工现场的忙碌身影,安全始终如影随形,贯穿于企业生产的每一个瞬间。那些惨痛的事故时刻在警示我们:在安全生产问题上,任何一丝疏忽、任何一点麻痹,都可能引发不可挽回的灾难,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因此,我们必须将安全置于至高无上的位置,时时放在心上、紧紧抓在手里。要反复抓、反复管,将责任落实到每一个岗位、每一个环节,让安全工作成为一种常态,一种习惯,全力确保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
筑牢安全防线,需从意识强化、责任落实、隐患排查、应急准备等全链条入手。安全教育,绝不能走过场,而应贯穿于安全管理的全过程,采用多层次、多渠道、多方法,让安全生产知识深入人心。各级领导作为安全生产工作第一责任人,必须切实扛起责任,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的要求,确保责任与压力层层传导,直达一线岗位职工。要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的要求,对发生安全事故的相关单位和责任人员,必须坚决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严肃追究责任,让法律的威严成为安全的有力保障。同时,要进一步健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配套措施,确保制度落地生根,实现安全工作的“制度化、经常化、全员化”,提升企业的基础管理水平。
安全细节管理,是安全生产的关键所在。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许多事故正是因对细节的疏忽和粗放式管理而引发的。任何一个细节上的失误,都可能酿成无法挽回的惨剧。血的教训告诫我们,细节决定安危,安全生产呼唤精细化管理。安全精细化,是为企业的人身安全、财产安全和设备安全筑牢的一道坚固屏障。各单位要结合实际,眼睛向内,在系统上、管理上开启“过筛子”模式,尤其是针对特殊设备、压力容器以及高空作业等,认真查找安全隐患。要以查思想、查制度、查隐患、查整改治理效果为主要内容,从“巩固基础、规范运行、完善系统、消除隐患、建立长效安全机制”等方面入手,重点排查工作薄弱环节。在实际工作中,作业人员要对规程条文了如指掌,对作业危险点心中有数,对作业人员情况知己知彼,对可能发生的问题有可靠的应急处置预想,切实将这些细节工作做到极致,真正实现万无一失。同时,强化安全生产可视化管理,将规则写在现场,将风险提前告知,着力提升现场安全管控能力,降低设备故障和人员失误的几率。针对查处的安全问题,要逐一分析研究,明确整改期限和责任,举一反三,警钟长鸣,以更严密的管理、更科学的方法、更有力的措施,将安全生产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实现本质化安全。
构筑牢固的安全生产防线,是企业义不容辞的责任。安全生产关乎职工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关乎改革发展和稳定大局。做好安全生产工作,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基本要求。要建立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构建统一领导、层层监管、单位负责、群众参与的新格局,实现安全生产的长治久安。各级领导作为第一责任人,要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建立集管理、生产、监督三位一体的生产现场标准化安全生产保障体系,确保生产作业环境和机械设备状态良好,实现事事有标准、时时有监控、处处有规范、人人有职责的安全管理模式。明确各部门和各级负责人员的安全责任,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通过层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将责任落实到每个人。在制定安全工作计划时,逐级分解任务,明确工作责任,杜绝推诿扯皮现象,确保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同时,要注重建设安全文化,营造良好的安全氛围。始终坚持“安全第一、生命至上”的理念,以实现人的价值、保护人的生命安全与健康为宗旨,让“我要安全”的意识深入人心,激发职工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使安全成为一种习惯、一种本能。此外,还要开展能够打动职工、引起心理共鸣的深层次活动,如重温事故案例、现身说法等,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确保教育实效。大力宣传安全生产先进事迹和典型经验,对工作落实不力、事故频发、隐患突出的单位进行曝光。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建设“平安企业”,实现企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是每一名职工的责任与使命。让我们携手共进,共同筑牢安全生产的坚固防线,为企业繁荣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奠定坚实的安全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