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朋友圈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 返回目录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放大+
- 缩小-
- 常规
廉洁是一种美德
提到廉洁,就会让我想到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想到斗雪而开、冰清玉洁的梅花,想到洁白无瑕的石玉。
有副对联写道:“自古廉洁奉公,流芳百世;从来贪赃枉法,遗臭万年。”是的,廉洁的人心怀坦荡,心里无私天地宽,他们自然就会有社会的良心、人间的爱心、天地的热心,自然也有惊天地、泣鬼神的正气!
没有思想上的洁净,也就不会有金钱(行为)上的廉洁。正如爱因斯坦所说,不管是时代潮流和社会的风尚怎样,人总可以凭着自己高贵的品质,超脱时代和社会,走自己正确的道路。
廉洁一直是政治执政标准、社会核心价值、文化倡导方向、经济运行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论是“贞观之治”,还是“乾隆盛世”,历史上那种政通人和的景象都会折射出廉政与和谐的东西,更何况我们今天开创人类文明先河的先进社会制度。
古往今来,廉洁在人类社会里,是反映人的修养,是做人的重要素质。因为腐败带有浓厚的自私色彩,所以私欲就成了滋生腐败的温床。在当今社会一体化高度发展的时代里,公私是分明的,公与私原本就是一对矛盾,而公私不分,私欲膨胀,个人意志总要凌驾于公众利益之上,这是与执政为公、清廉从业格格不入的。腐败必然偏袒,廉洁才能公正。公生明,廉生威。腐败会带来生活暂时的宽裕,特别在腐败观念被从众心理衍生时,法不责众、鱼目混珠,腐败甚至会带来所谓“良好”的人际关系,被某一个群体认为一个圈子的人,共同分享圈子利益。这既是个人利益,也是小集团利益。它损害了广大老百姓的利益,损害了国家利益,是绝不允许的。清正廉洁不仅是正气,还是信念。为坚守信念和尊严,要耐得住寂寞、受得了委屈,有“取一文,则我不值一文”的气魄。
廉洁能够渗透为习惯,贯穿于人们行为处事方式之中,使廉洁信念不断明确。廉洁的工作习惯就是在工作决策、执行的每一环节都设置有利于廉洁的程序和要求,把腐败机会降到最低限度。行动形成习惯,不良的处事习惯容易导致腐败滋生,有的人热心办事是为了从中拿到好处费,有的人只要办事就想要好处,有的人不给好处不办事。而品行高尚的人,办事就是单纯办事。公与私的关系把握准确,处事分寸把握得当,就不容易被腐败打倒和控制。
廉洁重在行动力。无论是个体,还是公民全体,对腐败的抵制和排斥都要通过行动才能作用于全社会。个体的廉洁素养首先体现他对腐败所持有的态度是沉默、批评或是抵制,都反映了层次不同的廉洁素养。国际舆论对我国近期对国内高级干部腐败的严厉查处予以好评,认为体现了在打击腐败方面国家和执政者强有力的意志,其影响是深远的,因为行动才是最有说服力的,一切素养必须通过行动来体现。
作为即将成为党员的我,要以高度的思想意识武装头脑,以高尚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求自己。从小事做起,防微杜渐。“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做一个清正廉洁、工作清新、生活俭朴、一心为公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