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朋友圈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 返回目录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放大+
- 缩小-
- 常规
网约车按“非营运”上保险发生事故能赔吗
案情回顾
网约车司机李某在载客过程中发生交通事故,经交警认定,李某负全责。受损方要求李某赔偿修车费5900元,由于保险公司拒绝赔偿,李某诉至法院。经查,李某的车辆在保险公司投保了交强险及商业险,交强险的财产损失赔偿限额为2000元。但保单显示,李某的车辆保险性质为“非营运”。因此保险公司认为,由于李某擅自改变车辆营运性质,且该情形已在保险条款中作出“加粗”提示,根据相关规定,属于应当在商业险范围内予以免赔的情形。最终,法院判决保险公司在交强险保险范围内向受损方支付赔偿款2000元,剩余损失3900元由李某赔偿。
法律提醒
从去年以来,多地网约车营运险保费大幅上涨,部分网约车司机为节省成本,将从事运营的车辆仍按“非营运”性质投保商业险,此类违规操作面临怎样的法律后果呢?
对于交通事故赔偿责任的承担顺序,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一十三条规定了交强险优先赔付,商业险补充赔付,侵权人承担兜底责任的原则。我国保险法第五十二条规定,在“保险标的危险程度显著增加”时,被保险人负有及时通知保险人的义务,如被保险人不履行该项通知义务,则保险人对因此发生的保险事故不承担赔偿保险金的责任。《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若干问题的解释(四)》第四条第一款将保险标的用途的改变列为法院认定危险程度显著增加时应当考虑的因素之一。从形式上看,将“非营运”车辆用于网约车营运,改变了保险标的车辆的用途;从实质上看,构成危险程度显著增加须具备重要性、持续性、不可预见性三个判断标准。以“非营运”性质投保的车辆从事网约车服务,改变了被保险车辆的使用性质,提高了案涉机动车使用频率,导致案涉机动车长时间处于一定风险状态,超出了保险公司在合同订立时对危险的预知,属于“使保险标的危险程度显著增加”的情形。
本案中,李某的车辆虽投保了交强险和非营运性质的商业险,但由于其擅自改变车辆用途,且未按合同约定及时通知保险人,导致商业险被拒赔,个人需承担剩余损失。
在此提醒广大司机,切勿心存侥幸,务必按照车辆实际使用性质投保相应的商业险,避免出现“省保费赔修车费”的情况。同时,若个人非营运车辆存在运营网约车情况的,需立即通知保险公司,防止出现商业险拒绝赔付的情形。(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 曾紫晗 来源:《北京日报》 2025年7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