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朋友圈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 返回目录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放大+
- 缩小-
- 常规
“隐形主角”的安全叙事
在首钢水钢各作业区生产现场,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不是冲锋在前的“主角”,却在“暗处”亮起一盏灯,守护着职工的生命与安全;他们虽然不握扳手、不举钢钎,却是行走在一线的“安全卫士”,替所有人盯紧“虎口”。今天,镜头微微侧转,让我们走近三位一线安全员,聆听他们的故事与感悟。
物流仓储事业部工电段安全员王老富:严谨细致守护运输“生命线”
2024年5月的一天,在炼轧交叉渡线检修现场,刺耳的刹车声打乱了有序的作业节奏。一名作业人员因疏忽大意,将提示有人作业的红旗错插在未检修的线路上。此时,一列保产机车正依照行驶计划驶来。当司机发现前方线路突兀地出现红旗时,虽然紧急拉下了制动闸,但还是由于距离过近,火车头撞上了红旗。目睹这一刻的王老富惊出一身冷汗。
这次事件虽未造成人员伤亡,但王老富深知,这只是命运的一次“手下留情”。为了守护好职工的生命安全,王老富将自己变成了安全管理的“强迫症患者”,时刻秉持专心、细心、虚心、责任心和敬畏心,以远超满分的120分标准要求自己。在日常巡检时,他的目光如同精密扫描仪,不放过铁轨上任何细微裂痕和线路旁每一处警示标识;制定安全规范时,他更是反复推敲,力求将风险降至最低。“安全工作没有‘差不多’,只有‘万无一失’和‘一失万无’两种结果。”这是王老富常挂在嘴边的话。
设备工程部制造修理车间安全员李江祥:创新思维破解安全难题
2022年,对于初到水钢工作的李江祥来说,是充满挑战与成长的一年。
刚入职不久,在一次用行车吊起待检修电机到检修区的作业中,为确保电机在吊运过程中不发生偏移,李江祥下意识地用手去扶电机。这看似“顺手”的举动,却被车间主任严厉叫停。主任严肃地告诉他:“行车只有一个主钩,吊运大件物品时可能发生重心不稳,一旦滑落,后果不堪设想!”
这次经历如同一记警钟,让李江祥深刻认识到习惯性违章背后潜藏的巨大风险,他开始思考如何从根源上解决问题。
“我这次能够被幸运地叫停,但其他人还会这样做。” 李江祥将自己的担忧和想法告诉了师傅。师傅与班长沟通,大家围坐在一起,经过反复讨论和试验,决定给行车增加一个副钩。这样,在吊运物件时,主钩和副钩可同时固定物件两端,大幅提升吊运的平稳性和安全性,从根本上杜绝了此类习惯性违章行为。
李江祥在学徒结束转正后,被委以车间安全员的重任,每年都要组织职工参与各种安全培训和演练活动。李江祥常说:“一分提醒,十分保障。安全的基础在于人,安全生产不是单打独斗,而是需要全体职工的共同参与和努力。”
能源事业部汽机作业区安全员王强:从教训中汲取管理经验
三年前的一个深夜,能源事业部汽机作业区夜班职工巡检至4号鼓风机门前时,看到一根蒸汽管道表面正升腾起细密的白雾。该职工立刻警觉起来,凑近检查,只见管壁上赫然出现一个针眼大小的沙眼,高压蒸汽正是从这里漏出。他马上把情况反馈给值班人员,请求联系检修人员前来处置。
王强说,正是这件事,让他对安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也增强了学业务、练本领、保安全的意识。多年来,他主动参加各类安全培训,学习安全管理书籍,并虚心向经验丰富的前辈请教。负责安全管理工作后,他坚持将风险防控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多种形式,组织安全专项培训、事故案例学习和安全知识竞赛等,让安全理念在作业区干部职工中“入耳、入脑”,让安全行为“入心、入行”。
“安全工作要有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态度,只有关注每一个细节、把控好每一个环节,才能守护好干部职工的生命与健康。”王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