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朋友圈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战役

首钢日报 A02版综合新闻  通钢站记者 孙政依 2025年07月16日

在通钢公司3号高炉系列检修中,共计246项任务,涉及炼铁、炼钢、焦化、能源等多个单位。各项检修作业交叉有序展开,参战人员争分夺秒全力拼搏,用毅力和汗水诠释责任与担当。

煤气管道上的“外科手术”

10时,炼钢事业部一次除尘风机房煤气管道加阀门项目现场,红帽子、黄帽子、白帽子齐聚,吊车正在吊运一个长约8米、圆口直径1.8米的刀型闸阀。

这是本次检修的一个重点项目,需要在一次除尘0号、1号、2号U型水封后与煤气主管道连接处新增3台DN1800刀型闸阀,用于阻断支管路与主管路的连接,为防止单独检修1号和2号转炉期间煤气倒灌现象的发生,以此提升安全等级。

安全员手拿检测仪,实时进行监测。据安全环保部安全员杨硕介绍,此项目涉及多个安全重点监管点,尤其是煤气和动火作业,现场配备了灭火器、呼吸器、消防车等,以便随时应对突发情况。

炼钢事业部公辅作业区主任师卢立岩手拿对讲机正在指挥吊运作业,据他介绍,此项目安装的难点在于管道距离墙体较近、操作空间狭小。对此,检修小组提前规划吊装路径和安装方案,制作安装平台,确保施工进度。

磨煤机更换“心脏”

11时,在炼铁事业部喷煤运行作业区磨煤机检修现场,三四人一个小组,在磨煤机不同部位进行切割,焊花飞溅,施工人员将磨煤机由上至下逐件拆除。炼铁事业部设备管理室公辅机械运行员周权说:“磨煤机部件多、体积大、重量沉,且磨煤机在室内,最重件约35吨,难点在于吊装。”

室内,专人指挥,声音在厂房内回荡:“东南侧电葫芦升高。”多人配合操作厂房内的4台10吨电动葫芦,在不断调整角度中,确保运行同步。在他们的精准操作下,磨煤机分离器缓缓移至厂房门口。室外,70吨汽车吊严阵以待,现场专人指挥,人机配合默契,调整位置,确保吊装顺利进行。

高炉炉顶的“平衡术”

12时,炼铁事业部3号高炉炉顶40米平台上,热浪滚滚。一名焊工蹲在上升管处,脚下垫着保温板,全神贯注地对溜槽门上侧进行补焊作业。十几分钟后,另一名焊工进行更换作业。

焊工王政平刚摘下焊盔,汗水顺着他的脸颊滑落,焊盔上还蒸腾着热气。他说:“为抢进度,我们趁着午休间隙对开焊处进行补焊,由于上升管处温度极高,所以我们轮换作业。”

补焊作业完成后,20余人迅速动作,井井有条地分布在溜槽两侧,今天的重头戏——一场更换布料溜槽的攻坚战进入白热化阶段。

起重设备缓缓启动,用吊装器具拆卸布料溜槽。指挥员站在溜槽门上部,眼睛直视溜槽内部,通过对讲机发出精准指令:“往左转一转!”“好了,往出移!”溜槽左、右两侧各有4人拽着导链,按照指令调整角度。经过大家通力合作,溜槽顺利移出。

这场检修战的背后,是无数人的精心筹备与严谨执行。设备工程部、安全环保部及相关单位第一时间成立检修筹备小组,他们如同战场上的智囊团,制定详细的检修方案和检修计划。责任人、职责、时间节点,每一个细节都被清晰地列出,使检修工作推进情况一目了然。

检修前,各检修项目主责单位对所有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安全交底、技术交底,要求每名施工人员了解现场情况,了解施工内容及技术要求,熟知安全隐患。检修过程中,各小组各司其职、紧密配合,从设备拆除到安装,每一步均严格按照检修方案与标准操作规程执行。领导干部靠前指挥,管理人员全程监督安全与质量;技术人员及操作人员精确施工,保障检修质量与进度。

在这场与时间赛跑的检修战里,那些工装上的汗碱、安全绳的勒痕、对讲机里的嘶哑嗓音,都化作“在通钢爱通钢、在通钢为通钢”的生动实践。经过全体参战职工的共同努力,各项检修任务均按计划完成,3号高炉提前40分钟完成检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