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朋友圈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 返回目录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放大+
- 缩小-
- 常规
阆中行记:仙葩故地觅遗踪
前不久,有幸探访阆中古城,当地朋友一句趣谈勾起了我的兴趣:“《红楼梦》里‘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中的‘阆苑’,指的就是咱阆中古城山上的滕王阁!”这说法新鲜,回去一查,还真有渊源。
这座依偎在嘉陵江臂弯里的古城,三面环水,四面环山。清澈浩荡的嘉陵江在此处潇洒地画了一个巨大的“Ω”形,将古城温柔地拥在怀中。抬眼望去,四周青山叠翠,郁郁葱葱,只隐约从浓密的绿意中探出些亭台楼阁的琉璃瓦顶,宛如仙境遗珠,美不胜收。
阆中底蕴深厚,曾是古巴国都城,直到公元前314年才被秦设为县。三国猛将张飞曾在此驻守。唐朝时,高祖李渊第二十二子滕王李元婴受封于此。开元二年,他主持修建了滕王阁,最初名为“隆苑”,后因避玄宗李隆基名讳,改称“阆苑”。后来,李元婴调任江西南昌又建了一座滕王阁。因王勃那篇千古流芳的《滕王阁序》,南昌滕王阁声名鹊起,而阆中的这座,反倒成了深藏闺中的“姐姐”。
《阆中县志》里记载着“阆苑仙葩”的美丽传说:一位仙女下凡,与凡人相恋,最终化身阆苑中的一株奇花,象征着永恒之美。这传说如同一条灵动的红线,贯穿了阆中的历史长河,融入古城的建筑肌理、节庆风俗、舌尖美味,成为连接古今的文化纽带。诗圣杜甫流寓阆中时,也曾留下“阆苑有仙葩,花开不纪年”的赞叹,既是对此地风光的推崇,也透着对时光流转的哲思。
我们自驾抵达时是上午十点多,安顿好行李,便迫不及待地奔向江边。五月中旬的阆中已颇具暑意,嘉陵江里早有“勇士”在劈波斩浪了。有趣的是,他们身上都系着绳子,身后拖着救生圈,奋力横渡这宽阔的江面。江水汤汤,名副其实的大江气派!岸边三角梅开得正盛,红艳艳的花朵衬着远山的青翠,愈发娇艳欲滴。
沿江信步,拐个弯便踏入了古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巍峨高楼骑跨在十字路口——中天楼。楼下四方皆是仿古店铺,饭馆、醋坊林立,最多的还数洗脚屋。醋的价格很有意思:贵的20元一瓶,便宜的15元两瓶。好奇问掌柜,他笑答:“15元两瓶的,洗脚专用;20元一瓶的,入口佳酿。”原来如此!难怪洗脚屋遍地开花,这“醋浴”文化,着实是阆中一景。
首站是桓侯祠,俗称张飞庙。庙内塑像栩栩如生,演绎着张翼德的一生:怒鞭督邮的刚烈,长坂坡喝断桥梁水倒流的雄风……也诉说着他听闻关羽噩耗后急于复仇,最终被部下所害的悲壮结局。正殿里,头戴王冠的张飞端坐,供后人焚香凭吊。后院便是他的墓冢,一座高大的土丘。游人坐在墓旁长椅上,聊着《三国演义》里的张飞故事,不免感慨万千。
古城里还藏着明清时期的川北道署(全称“分巡川北兵备道”)。这衙门可不简单,不仅掌管军事,明清时还常与布政使、按察使的职权有所重叠。为了精简,有时会让兵备道“兼职”,管理文教、水利、筑城、盐政、马政、驿传等,堪称当时的“全能型”地方机构。道署旁有文庙和贡院,展览讲述着阆中走出的名人和科举的奥秘。
逛得饥肠辘辘,在街边面馆点了碗当地的特色牛肉面。坐在老屋内,低矮的房檐近在眼前,边吃边看街上行人往来,恍惚间竟有穿越之感。眼前人影憧憧,仿佛清末老照片里的街景。我想,今日这熙攘的古街,张飞时代是否也如此?当年坐在店里的人,是否也曾这般闲看市井烟火?
次日目标锁定滕王阁。酒店保安热心指点:“开车能上半山腰。想看全景,白塔山公园位置最佳,车能直开到山顶。”于是,我们驱车来到滕王阁山半腰,再拾级登顶。眼前这座五层高楼,黄色的琉璃瓦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尽显昔日滕王挥金如土的霸气(当然,如此宏伟的楼阁,唐朝技术难以企及,是现代工艺的结晶)。阁内有李元婴雕像,衣袂飘飘,持笔凝思,张扬之气扑面而来。凭栏远眺,嘉陵江如玉带般从绿树掩映间蜿蜒而过,静谧悠然。想象傍晚时分,或许也能领略到如南昌滕王阁那般“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绝美画卷。背倚青山,前临碧水,难怪这阆苑引得杜甫赋诗,曹雪芹援引!
接着按保安的推荐,我们驱车前往白塔山。行至半山,忽见三块巨石垒成一座古朴石门,上书“出兄弟状元宰相处”,好奇心起,停车探访。沿阶而下二三十步,竟是一处清幽所在:一座“教子堂”,是北宋高官陈省华教育三子之地;小池塘上跨着小桥,通往“捧砚亭”;旁边山崖凹处,便是陈尧叟、陈尧佐、陈尧咨三兄弟的读书处。后来,三人中两人高中状元,一人考取进士,两人官至宰相,一人任节度使,成就斐然。介绍牌上说,他们师从名士,还需自己种菜、砍柴、做饭,风雨无阻。嘉陵江涨水断粮时,甚至采野菜充饥。严苛的环境,锻造出三位北宋栋梁。难怪宋真宗题“紫砚亭”,苏轼到此也钦佩不已,题下“将相堂”,摩崖石刻至今犹存。此地能出三位顶级人才,影响力巨大,如今成了学子们高考前必来“沾沾仙气”的圣地。
继续驱车直抵山顶,再登几十级台阶便到了白塔之处。灰瓦白身的塔直插云霄,绿树环抱,宁静安详。塔旁有石碑记载:2008年汶川大地震,白塔拦腰震断,牵动无数阆中游子和各地同胞的心。北京、深圳、潮汕商会等人士慷慨解囊,短短数日,百人响应。白塔奇迹般地在当年年底修复,并立碑铭记。读罢碑文,感动油然而生,众人拾柴,只为守护家乡的地标,延续阆苑的美丽。
登塔远眺,嘉陵江在群山怀抱中百转千回,那个巨大的“Ω”形大弯清晰可见,将阆中古城如珍宝般紧紧拥在臂弯,恰似母亲深情地环抱着孩子。
塔下小憩,在公园茶馆点杯清茶。四川这点真好,公园总有茶馆,10元一大杯,茶香沁人。树荫下,三五好友或阖家围坐,喝茶闲聊,悠闲自在。抿一口茶,思绪飘远:阆中啊,你有仙葩的缥缈传说,有山水如画的胜景,张飞的豪气、滕王的奢华、陈氏兄弟的勤勉……多少令人流连的故事在此沉淀?穿越千年的阆中之旅,让我们触摸到厚重的历史脉络与秀美的自然风光,更感受到文化遗产生生不息的脉动。《红楼梦》里的“阆苑仙葩”植根于三生石畔的灵河岸,而现实中的阆中,却拥有从大唐盛世便名动天下的真实“阆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