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朋友圈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 返回目录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放大+
- 缩小-
- 常规
夏韵悠长
又是一年盛夏,骄阳炙烤着大地,我坐在城市高楼的阴影里,忽然想起故乡,想起那个被青山环抱的小村庄。记忆如潮水般涌来,那些散落在岁月长河中的夏日碎片,在阳光下闪烁着温暖的光芒,生命的韵脚重回起点,生活多了不一样的注解。
村后那片废弃的水泥墙面上爬满了绿油油的爬山虎,在夏日的阳光下,这些绿叶仿佛被上了一层油,显得愈发茂盛,将老墙裹得严严实实,只偶尔露出几块斑驳的砖石来。墙面旁边是一段十几米的石阶小路,沿着小路下去,就是绕村而过的溪流,溪水清澈见底,水底的鹅卵石被冲刷得圆润光滑。我们常常赤着脚丫,在清凉的溪水中寻找那些特别的石片,在石块上打磨,可以磨成自己喜欢的心形或者宝剑的形状,石片自带的颜色有的是黄色、有的是褐色,花纹也多种多样,有圆圈的、有水波纹的。村东头狗蛋磨的那个最漂亮,是一把黄色的宝剑,伙伴们一拥而上,小脑袋瓜挤到一起,炫耀的、羡慕的,争相观看,溅起的水花在阳光下闪着金子般的光。
村口的大槐树是天然的避暑地,刘爷年岁最大,经常给我们讲他打鬼子的故事,八十多岁的老人了,耳不聋、眼不花,尤其喜欢我们这群小孩子。如今想起来,他那件泛白的军上衣该是见证着他当年怎样的英勇啊!李二叔唱的“打虎上山”是这里的“保留节目”,孩子们争相效仿,个个都想成为杨子荣,英雄情结是刻在男孩骨子里的天性。隔壁的翠姑、村西的张婶只要看见我们这群淘气包,总会佯装要教训我们,每次都是夸张地高举手臂,结果却轻轻地落下,之后仍不忘偷偷塞糖果到我们的口袋里,那份疼爱每每想起,心底都升起一股暖意。
当各家各户的炊烟在暮色中交织,飘散着饭菜香气的时候,人们把饭桌搬到院子里,一碗鸡蛋酱,刚摘的黄瓜还带着清香,再搭配嫩绿的小葱,刚出锅的豆角冒着泡,碗筷碰撞组成不一样的乡村交响曲。邻居家的小柱子趴在墙头张望,他爸妈还没回来,他抿着嘴,眼巴巴地望向这边,这时就听见母亲大喊:“柱子,上婶子家吃。”柱子欢天喜地跑过来,拿起新加的一副碗筷、一口饼子、一口菜,吃得津津有味。淳朴的庄户人就是这样彼此帮衬着,日子也在这融洽与善意的相处中一天天滑过,美好而安宁。入夜,村庄渐渐安静下来,晚归人的脚步引得几声狗叫,月光洒在院子里,泛起一层淡淡的银光,偶尔有夜风吹过,树叶沙沙作响。
这样的夏日风景,年复一年地上演着。如今回想起来,这些平凡的日常竟成了最珍贵的记忆。村里的老人相继离去,新生的婴孩又带来了希望;年轻人外出闯荡,留下的守着祖辈的土地。岁月更迭中,那些记忆中的夏天,就像老墙上茂盛的爬山虎,在时光的滋养下愈发葱郁,永远鲜活地生长在心底最柔软的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