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朋友圈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生命灼痕中的“修复专家”

——记首钢贵钢医院烧伤科张险峰

首钢日报 A02版专版  贵钢站记者 代长哲 2025年06月27日

在贵钢医院烧伤科,有一位不善言谈的医生,他总是步履匆匆,穿梭于各个病房之间,用精湛的医术和温暖的关怀,守护着被烈火灼伤的患者。他就是首钢贵钢医院烧伤科副主任张险峰,首钢贵钢劳动标兵、优秀共产党员,2023—2024年度贵州省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优秀个人。

烈火淬炼:生死线上走钢丝的舞者。张险峰与贵钢的缘分,始于1997年。那时,他刚刚从医学院毕业,怀揣着救死扶伤的梦想,来到贵钢医院。当时贵阳周边钢铁企业较多,由于受生产设备和工作环境所限,钢水烫伤事故时有发生。年轻的张险峰毅然选择烧伤科,而这一选便是二十八年。

二十多年前的一个夏天,一名被钢水大面积烧伤的炼钢工人被紧急推进烧伤科病房。张险峰作为一名年轻医生,第一次独立面对如此危重的患者。当他用敷料剪小心翼翼地剪开患者那被钢水烧的到处都是窟窿的工作服时,触摸到已经黢黑、硬如皮革的四肢和躯干,他初步判断烧伤面积达到80%,以烧伤三度为主。患者由于疼痛不停呻吟、呼吸困难,张险峰快速下医嘱、上尿管、做心电监护、建立深静脉补液通道,快速补液、气管切开置管、四肢切开减张等抢救治疗有条不紊地开展。他每小时都要到患者床旁蹲下观察尿量、尿液颜色,当患者尿液颜色开始由黑变黄、变清的时候,他抹去额上的汗珠,松了一口气说:“患者全身循环稳定,休克期度过平稳。”随后开始手术。经过三个月不停地守护和精心治疗,患者终于病情稳定,半年后可以下地进行康复治疗。这场与死神搏斗的经历,让张险峰在值班日记中写下“烧伤科的时钟,永远要比死神快一秒”。这段经历,也如同烈火淬炼,让他迅速成长为一名优秀的烧伤科医生。

烧伤科,是一个与死神赛跑的地方,每一例烧伤患者,都意味着生命的脆弱和救治的紧迫,张险峰深知肩上的责任重大。他刻苦钻研业务,虚心向老一辈专家请教,不断学习国内外先进的烧伤治疗技术。他像一块海绵,不断吸收知识的养分,迅速成长为科室的业务骨干。多年来,他带领团队成功救治超过1000例危重烧伤患者,其中特重度烧伤患者占比超过30%。他精湛的医术不仅体现在手术台上,更体现在对患者病情的精准判断和个性化治疗方案的实施中。他始终坚持以患者为中心,根据每一位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最合适的治疗方案,最大程度减少患者的痛苦,提高治愈率,节约治疗费用。

仁心守护:抚慰伤痛的“暖医”。张险峰不仅医术精湛,更是一位充满爱心的医者。他总是耐心地与患者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感受,用温暖的语言和鼓励的眼神,帮助他们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他常说:“烧伤患者不仅承受着身体上的痛苦,更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作为医生,我们不仅要治疗他们的身体,更要抚慰他们的心灵。” 张险峰深知这一点,他不仅关注患者的病情,更注重他们的心理需求。他用温暖的语言,鼓励患者战胜病魔;用精湛的医术,抚平患者身上的伤痕。化学烧伤的腐蚀、高压电烧伤的毁灭、热压伤的剧痛、重度呼吸道烧伤的窒息、烧伤后瘢痕疼痛、瘙痒……这些常人难以想象的伤痛,在张险峰面前,都化作必须攻克的难题。他凭借丰富的经验和深厚的专业知识,一次次地将患者从死亡线上拉回。

匠心传承:妙手丹心的“修复专家”。在张险峰的手中,手术刀仿佛被赋予生命。高压电烧伤清创探查术、多种皮瓣转移覆盖术,为了让患者得到更好的治疗,他积极探索和推广这些新技术,将早期烧伤后磨削痂、生物敷料覆盖术应用于临床,使烧伤早期清创手术率达到90%以上,从而减少植皮手术率,使创面尽早愈合,将烧伤患者的平均住院日缩短了30%,大幅减少了瘢痕形成以及小儿烧伤后致畸率。同时他作为贵州省突发事件卫生应急专家咨询委员会紧急医学救援组烧伤救治专业专家,于2017年、2018年连续两年奔赴晴隆参与某天然气爆炸事故,现场参与救治烧伤病人,并将20多名危重烧伤患者转入贵钢医院救治,最终治愈率达到100%。随后又多次参加省内如2023年西江苗寨火灾事故等烧伤突发事件救援工作。他说:“我只是一个普通的医生,做了我应该做的事情。患者的康复,才是对我最大的褒奖。”

作为南明区十八届人大代表,张险峰将“关于积极开展‘预防儿童烧烫伤与急救健康教育’科普宣教活动进入南明区中小学课堂的建议”,向南明区人大作出提案和建议。带领烧伤科科普团队进入社区、企业、校园积极开展“烧烫伤预防与急救”科普宣教公益活动,获得良好的社会影响,同时也进一步扩大了贵钢医院烧伤的影响力。

二十余载风雨兼程,张险峰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医者仁心”的深刻内涵。他是烈火中的生命守护者,是无数烧伤患者的希望。他的故事,将激励着更多年轻医生,在救死扶伤的道路上不断前行,为更多患者带来生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