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朋友圈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矿海奔流中的“效能先锋”

——记首钢矿业水厂铁矿马永杰

首钢日报 A02版专版  通讯员 张长武 2025年06月27日

在首钢矿业水厂铁矿选矿作业区厂房内,金色的阳光穿透设备的缝隙,投射在一名先锋党员坚毅的身影上。自1995年参加工作以来,他始终坚守生产一线,以“勤”的态度筑牢技能根基,以“闯”的魄力推动革新突破,以“育”的情怀搭建成长平台,用行动履行着一名共产党员的诺言。他就是首钢矿业水厂铁矿选矿作业区党支部书记、主任马永杰,2024年度首钢劳动模范。

笃行不怠,设备诊疗的“全能医”。1995年9月,马永杰从矿山技校毕业,分派到大石河铁矿。刚参加工作的他,面对轰鸣不断的选矿设备和错综复杂的工艺流程,感觉自己像刚入学的小学生。他深知:选矿不会因为自己的迷茫而停下脚步,唯有勤奋学习,才能在选矿这片秘境中开辟出新天地。

在生产现场,马永杰跟着师傅仔细学。业余时间,他啃读《磁选工艺学》《机械自动化原理》等书籍,书页上密密麻麻的批注,是他与知识对话的痕迹。一次,为了弄清球磨机轴瓦频繁过热问题的原因,他连续三晚打夜战,辗转联系设备厂家技术员,直到第三天凌晨两点才豁然开朗。他说:“选矿是门学问,不扎根就站不稳。”

这份执着,让马永杰从学徒蜕变为修理班班长、机械点检,并调入机动科,用更专业的视角守护设备安全稳定运行。他就像一位“设备医生”,每天穿梭于车间,听轴承的异响、摸管道的温度、嗅润滑油的异常。一次夜班,他因听出细微的振动异常,提前发现球磨机齿轮箱隐患,避免损失2万余元。大家都说:“永杰的耳朵,比仪器还灵!”

2014年,带着多年沉淀的技术与管理经验,马永杰来到水厂铁矿原磁选车间担任副主任,开启了新的征程。

破茧成蝶,技术革新的“领头雁”。至此,选矿已经成为马永杰亲密的伙伴。他的一多半精力,都是在努力让首钢矿业的选矿越来越好。在水厂铁矿的九年时间里,马永杰带领职工攻克设备故障、优化生产工艺,助力精矿粉生产任务高效完成。2023年,水厂铁矿磁选车间与破碎车间合并,成立选矿作业区,马永杰任党支部书记、主任。

磁选台时效率长期卡在180t/h瓶颈,精矿品位波动如坐过山车。马永杰带领创新团队扎根现场,记录上千组设备数据,建模分析至凌晨。两个月后,从“流程平衡控制”切入进行创新。通过优化破碎排矿口参数,将K粗破机排矿口从360毫米精准下调至325毫米,同时引入磨机智能调控系统。短短半年时间,台时效率突破到186.63t/h,精矿二氧化硅含量合格率达到92%。

水厂铁矿建材产线投产后,粗精矿粒度细、湿度大,导致选矿执行器放料时频繁堵塞,岗位每班需手动疏通十余次。技术骨干深入现场设计改造,经百余次更新,设计出“双扇形”执行器,下料量增加30%。然而夏季的大雨却给了大家当头一棒。湿矿如膏药般黏附在执行器内壁,岗位人员捅矿苦不堪言。在大家一筹莫展之际,马永杰在一次作业区课题攻关会上从桌面上的手机震动得到启发,组织技术人员在执行器上安装电振,并进行了智能化操控改造。如今,70台电振设备让堵料率从28%下降至2%。

更大的突破来自“碎磨工艺效能提升工程”。在破碎环节,马永杰推出“三级粒度控制法”,精准调控排矿口参数,提升筛下通过量;搭建细破机润滑压力差实时监测模型,指导岗位人员操作,稳定设备运行;实施磨选系统自动控制技术研究,改进X8跑车布矿逻辑,解决破碎系统效率低问题。在磨矿环节,马永杰围绕“降低能源消耗”“降低设备消耗”“提升流程稳定性”三个方面推进智能升级,完成双皮带自动给矿、磨矿介质配比优化等16项技术攻关,其中“一种凸轮减压带式加球机及控制系统”获得实用新型专利。

如今,新厂球磨台时效率屡创新高。“数据不会说谎。”看着中控屏上跳动的曲线,马永杰目光灼灼。球磨台时效率从180t/h到超过186t/h,从经验主导到智能调控,他用对选矿的热忱将不可能变成可能。当被问及成功秘诀,他说:“革新不是颠覆,而是把每个0.1毫米的优化,累加成跨越式的突破。”

薪火相传,人才培育的“护航者”。在马永杰心中,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根基。作为选矿作业区党支部书记,他坚持将党建工作与人才培养深度融合,构建起“工作室培训+师带徒+党员课堂+技能竞赛”全方位的人才培育体系。

2024年,马永杰推动徐鹏创新工作室提档升级,打造出集实操、模拟、考试于一体的“技能孵化基地”,并组织党员带头编制教学方案,通过LED电子显示屏,开展流程图形演示教学,让复杂工艺变得 “一目了然”。

坚持开展“党员课堂”,让党员技术骨干与新人精准匹配;将人才培养纳入党建工作规划,主持制定《党员技术传承计划》;每月开展“党员授艺小课堂”,让党员骨干走上讲台分享经验;将技术难题攻关与党员先锋岗创建结合,党员联合青工“带课题上岗”。2024年,在17项创新成果中,青工参与率达100%,14项转化为经济效益,年创效400余万元。

为职工搭建“练兵场”与“竞技场”,马永杰组织青年骨干参与各类竞赛活动。在水厂铁矿“铁源杯”职业技能竞赛中,职工刘小林、刘政阳取得优异成绩,王建伟被评为首钢矿业首席技师。参加全国冶金矿山行业职业技能赛,徐鹏获评全国技术能手,王建伟获评全国冶金行业技术能手。

三十载春秋轮转,三十载矢志不渝。在滦河奔腾不息的涛声里,在燕山巍峨屹立的见证下,马永杰用三十年光阴铸就选矿非凡人生。他说:“选矿人对资源有着骨子里的敬畏之心。我们的使命,就是把每一块矿石的价值榨干吃净。高质高效利用资源,我们一直在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