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朋友圈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 返回目录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放大+
- 缩小-
- 常规
以创新夯实企业经营根基
——记首钢矿投辽宁硼铁吴洋创新工作室
![]() |
吴洋(中)与同事进行重选摇床精矿品位提升改造。 |
创新成果
首钢矿投辽宁硼铁吴洋创新工作室成立于2021年5月,获得发明专利《一种沉积变质型硼铁矿精细化分步分选》授权,实用新型专利《一种输送带安全防护装置》授权。其中,《硼镁铁矿精细化分选高效硼铀技术研究应用项目》获得首钢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022年,分别被辽宁省凤城市总工会和丹东市总工会命名为“吴洋劳模创新工作室”。2023年,获得辽宁省“优秀职工创新工作室”荣誉称号。2024年,获得“首钢优秀职工创新工作室”荣誉。
工作室名片
首钢矿投辽宁硼铁吴洋创新工作室现有骨干成员12人,包括吴洋、张尧东、鄂继涛、高阳、王太巍、曾祥军、靳跃栋、周海、张海峰、王元强、吴迪、赵希望。其中,高级工程师1名、工程师3名、助理工程师5名,1人获得首钢劳动模范,2人获得辽宁省五一劳动奖章,多人获得首钢矿投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企业的效益好,我们的收入才能更好,这需要所有人努力拼搏,干好本职工作。只有通过不断创新和进步,将‘高品质’和‘低成本’做出优势,才能让企业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竞争中站住脚,拥有更多话语权和主动权。”首钢矿投辽宁硼铁吴洋创新工作室带头人吴洋言辞恳切地说。
“黑灯工厂”引领硼铁矿运行升级
传统矿山生产长期依赖密集劳动力,也存在一定安全隐患。吴洋团队率先将“黑灯工厂”引入辽宁硼铁选矿厂,充分利用智慧矿山平台,成功运用远程控制和监测手段,在磨选、破运车间进行智能化改造,实现了生产线在无人干预的情况下高效运转。这一举措优化人员27人,实现年效益177.28万元。
“把经验传入系统,把控制交给程序,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那时候,岗位人员需要时时记录内外部环境和生产现状,在数据采集过程中,大家的神经一直处于紧绷状态,不敢有丝毫放松。”吴洋记忆犹新。正是大家一丝不苟的辛勤付出,数据收集梳理工作得以圆满完成,为无人值守和“黑灯工厂”的顺利推进创造了必要条件。
与此同时,工作室还推动各大泵站及粗破硐室等偏远岗位实现无人值守。通过应用智能化设备,这些岗位实现了自动化管理,累计优化人员10人。这一举措不仅降低了企业的运营成本,还为员工创造了更加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
目前,辽宁硼铁选矿生产流程经过全方面自动化升级,已累计投入300多台设备,涉及3000多个点位,以自动设备管控取代人工操作。磨选、破运车间两个区域岗位人员由原来的48人减少至18人,合并成巡检维护班组,实现“黑灯工厂”目标,整体自动化水平领先全国同行企业,劳产率位居行业领先水平。
“强化工艺”使产线运行“张弛有度”
选择合适的设备,保持设备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就像是维护企业生命的命脉。优化工艺流程,才能更好地发挥设备极致效率,实现降本增效。吴洋创新工作室以“多碎少磨”和“提高粒度”为方向,对碎磨流程进行深入研究,通过合理控制三段破碎粒度,进一步挖掘高压辊磨超细碎工艺效率,缩小了入磨粒度,提高了磨矿系统效率,降低了电力消耗。再通过闭路磨矿预先分级,进一步提高了矿物的单体解离度。碎矿与磨矿的全系统优化不仅改善了碎磨粒度水平,为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奠定了良好基础,还提高了选矿系统小时处理能力,每月产量计划可提前3—5天完成,增加了停机检修维护时间。同时,二段磨机也实现了间歇性运行。碎磨系统的优化,每个月可节省电耗103.24万千瓦时,年效益超619.44万元。
此外,工作室还针对辽宁硼铁矿石粘黏料仓漏斗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采用自身设计和网络询比相结合的方案,成功实现了料仓多点空气振动技术,解决了多年的困扰。这一成果不仅降低了人工捅矿的工作强度和安全风险,还促使生产组织具备了躲峰限电的条件,月节约电耗22.73万元。
“深挖潜力”将隐藏收益“高效利用”
辽宁硼铁矿石以硼为主,提升硼品位和回收率,是首钢矿投公司级的主要科研项目之一。立足自身资源禀赋特点,辽宁硼铁坚持“以硼为主、综合利用”的开发战略,以技术创新持续提高共伴生资源回收率。在这一战略指引下,吴洋创新工作室取得多项技术突破。
工作室通过对原料的深入分析,确定了硼矿物的粒级赋存状况,进一步开展水力分级优化试验,并在生产现场投入应用,通过优化和固化水力分级参数,硼精矿品位提高0.51个百分点,回收率提高了2.3个百分点,硼化工原料品质得到进一步提升,促进硼砂产量提高、成本降低。
在硼铁矿石资源综合利用中,原矿中含有一种战略资源,但由于含量低且嵌布粒度细,选矿回收率较低,产量不高。吴洋创新工作室集思广益,深挖潜力,通过强化对分级粒度的控制与细粒级流膜选矿工艺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二次精选的研究与应用,产量增加50.45%,降低了后段工序成本消耗。不仅如此,吴洋创新工作室还在原有磁选工艺的基础上,增加了磁选尾中场强磁选扫尾工艺,在硼流程中增加了高梯度立环磁选工艺,铁的回收率提高到87.68%,尾矿磁性铁含量降低至0.30%,在消耗同等矿石量的情况下,铁精粉产量每月可增加1000吨以上,年直接效益达到506.64万元。这些技术创新成果不仅提升了资源利用效率,也为企业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充分展现了技术创新在资源开发领域的重要价值。
站在新起点,奔赴新征程。工作室创立之初成员来自辽宁硼铁各个专业,都是实践经验丰富的老员工。现在又吸收了两名新入厂的大学生,通过“老带新”“传帮带”的形式,建立起合理的人才队伍梯队。大家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每项工作都会坐下来一起研究。2024年,工作室申报的《磨选原矿储料仓改造》独具特色,获得第十八届北京发明创新大赛职工创新专项奖,大家备受鼓舞。现在,他们又在产线智能化升级、产业链延伸、节能减排等方面悄悄定下了“小目标”,要通过持续创新,为企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记者手记
传统产业不是落后产业的代名词。在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的转型道路上,吴洋创新工作室用实践证明,这支创新尖兵正以技术创新重塑企业竞争力,用创新之火点燃企业迈向世界一流的新引擎。他们的探索,为矿产资源高效开发提供了“首钢方案”,展示出了更有质量、更有效率、更有韧性、更可持续的“首钢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