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朋友圈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 返回目录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放大+
- 缩小-
- 常规
我的学车“三部曲”
车,作为人类发明的交通运输工具,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自童年以来的几段学车经历,一直记忆犹新。走过的道路曲折坎坷,有苦有甜,值得回味,也蕴藏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自行车 百折不挠终降服
自行车以其经济实用、方便灵活见长,目前仍是人们近距离外出的重要交通工具。学骑自行车的历史,还要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那时,自行车是百姓出行的主要工具,几乎家家都有一两辆。眼看小学生活即将结束,心仪的中学离家有八九里地,步行乘车都不便利,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开启了学车之旅。
当时,家中有两辆二八自行车,父亲骑用日常通勤的那辆,我则用备用车练习。那是辆老式飞鸽加重车,不仅车身高大,而且用料扎实,死沉死沉的,搬动费力,砸到身上生疼。要想骑行,先学溜车,这既是初学者的普遍方法,也是车大人小的无奈之举。在溜车阶段,根本掌握不了平衡,一上车就倒。看着别人家的孩子骑着轻便小车,两脚着地稳稳当当,没多久就骑得有模有样,心里着实羡慕。现实虽残酷,但条件如此,只能硬着头皮上。
学车本无特定经验技巧,各人平衡能力也参差不齐,这种能力唯有通过反复练习才能获得。整个暑假,我日日与车为伴,无论风雨晨昏,历经无数次跌倒爬起,身上青紫斑驳。姐姐见我斗志昂扬,也被激起热情,抽空加入学车行列。烈日下,我们挥汗如雨,彼此搀扶鼓励,心中都憋着股不服输的劲头。
终于在某天,我成功完成掏腿骑行,车辆不再倾倒。激动之下,我竟一气骑出两站地,返程时双腿酸软,却满心欣慰,整个暑期的汗水终究浇灌出幸福之花。
三轮车 把握技巧方驾驭
电动三轮车如今已成城市物流标配,承担着小件快递的运输重任。当年,我学的时候还都是人力的,学车的动因是工友老师傅的一句话。
那是20世纪90年代初,我刚刚参加工作,分配在首钢北钢公司的一个轧钢厂。某日,班长派我与老师傅用三轮车去库房拉备件。库房在厂外,离厂子有三四里地。去程由老师傅骑车载我,不料库房缺货白跑一趟。返程时老师傅推说疲累,非要让我载他回来。我说我不会,他死活不信,说在工厂里干活哪有不会骑三轮车的,非要让我骑,只得硬着头皮上车。蹬车数圈后,明明想着走直线,三轮却总往路中偏移,甚至冲向逆行道。越是用力校正,车头偏转越烈,吓得老师傅连连惊呼。经此一役,我暗下决心定要攻克三轮车。
一般来说三轮车是不用学的,它是死把,无需掌握平衡,任何人上去就能骑,不像自行车是活把,不练不行。但对于已经学会骑自行车的人而言,很难一时适应三轮车的这种特性。不能用骑自行车的方式对待三轮车,越跟它较劲越不行,要浑身放松,掌控好方向即可。我利用工余时间,拿班组里的三轮车练习,不断找感觉。好在车间里场地开阔任驰骋,经过几天的不懈努力,总算掌握好骑行技巧,不再撞墙。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那天我回家居然不会骑自行车了!我像是喝醉了酒,把握不住方向,扭扭摆摆地好长一段路才慢慢适应。可能是大脑受两种平衡能力交织的困扰吧,要经历几个反复,才会让它们兼容进而达到随心所欲。
不管怎么说,我终于掌握了这个在别人看来不值一提的技能,收获感还是满满的。
机动车 屡败屡战获通过
机动车驾驶证曾被誉为21世纪三大“敲门砖”,其重要性可见一斑。近二十年来,小轿车进入寻常百姓家,汽车驾驶不再单单是一种职业,而是人人必备的技能,驾校一度火爆异常。在北京市小客车限购政策驱动下,我也加入学车大军——毕竟无驾照便无摇号资格。报名八个月后,才正式进入法规培训阶段。
科目一轻松满分,真正难题始于实操训练。当时工作繁忙常需加班,每月仅能利用周末赴驾校两三次。教练一人要同时指导数十学员,每次排队数小时仅得二三十分钟练习。为保教学进度,如我这般的“佛系学员”都将学时卡交予教练代刷。当我摸车大概只有三四个小时的时候,教练通知我要进行科目二考试,这对我实在太突然了,心中没底,焦急万分。驾驶本是熟练工种,缺乏足够练习终难掌握要领。那段时间,由于摸不到车,我在家天天看网上学车视频,同时揣摩领会教练总结出的一套应试秘籍,躺在床上练移库。
考试时如履薄冰,脸红心跳,手抖腿软,浑身发热。虽然整个过程磕磕绊绊,偶有小失误,最后还是侥幸过关,但科目三就没那么容易了。又经过短短的三四个小时的训练,匆匆忙忙迎来科目三考试。由于练车时间实在太少,动作生疏、僵硬、变形,方向把握不稳,油离配合不畅,挡位运用不当,车辆顿挫明显,应急处置失常,前后两次路考均告失败。没什么好说的,只有多加练习。我一方面充分利用驾校组织的道路实训机会,缠着教练请教;另一方面求助曾经开过出租车的姐夫手把手指导,在短期内快速掌握汽车习性,提高驾驶水平,第三次考试终于顺利通过。从报名到拿证历时十五个月,堪称驾校“留级生”逆袭的奇迹。
三段学车经历皆非坦途,恰似人生常态。这些旁人眼中平淡的往事,于我却是珍贵财富。从中悟得深刻哲理:战略层面需咬定目标、持之以恒;战术层面须知行合一、躬行实践——这正是生活赠予我的车轮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