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朋友圈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从“钢铁粮道”到“制造先锋”

——首钢水钢炼铁事业部料运作业区精益革新记

首钢日报 A02版综合新闻  水钢站记者 王祥 2025年05月19日

整15皮带拾铁器。王祥 摄

在首钢水钢炼铁事业部,料运作业区作为保障高炉运转的“钢铁粮道”,每天都在上演着以智慧破难题、用创新提效能的故事,推动精益改善在各生产环节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精益启航,改变传统作业模式。走进料运作业区,铁矿石与焦炭正在按照精准规划,有序“奔赴”各自岗位,这场从无序到有序的蜕变,源于精益管理理念的深度植入。曾经,工作人员作业时难免手忙脚乱;如今,依托精细化作业流程,装卸作业变得井然有序,生产效率与安全性实现“双提升”。

整15皮带肩负着为4号高炉倒运矿石和平衡3号、4号高炉烧结矿槽位的关键任务。早些年,为防止废弃角钢等含铁杂物进入皮带系统,技术人员安装了固定式捡铁器。然而,这一装置在实际使用中存在一些问题:清理杂物时需对皮带断电,系统运行紧张时停机难度极大;杂物堆积易划伤皮带,还增加了岗位人员的工作量;皮带与捡铁器间距狭窄,清理操作极为不便;频繁启停皮带,对整个系统造成损害……

今年2月份,料运作业区直面难题,为整15皮带头部的捡铁器增设了移动轨道小车。操作人员只需按下按钮,电机驱动小车便能快速清理捡铁器上的杂物,不仅操作便捷,还最大限度减少了皮带上的异物,降低了皮带划伤风险。同时,皮带胶接工的劳动强度也明显降低,有力保障了系统稳定运行。3月份,整17皮带头部捡铁器也顺利完成改造,现场岗位人员的劳动强度明显降低,作业风险等级成功降低。

技术赋能,升级改造巧解难题。步入4号高炉小矿槽,曾经“粗黑笨拙”的传统给料机,如今正逐步向智能化转型。设备间实现精准对接、无缝协作,作业精度与效率实现质的飞跃。这一系列变化,正是作业区技术团队以科技赋能传统产业的生动写照。

4号高炉小矿槽8A和8B给料机的下料挡板,承担着控制矿石下料速度的重任。但挡板笨重难操作,间距过大易造成料孔堵塞,间距过小又会降低筛分效率。过去,工作人员为调整挡板间距来回奔波,工作效率不高。

为攻克这一难题,作业区技术人员反复研讨论证,巧妙运用滑轮及杠杆原理,自主设计制作了一套新型挡板给料装置。该装置操作简单,彻底解决了长期困扰生产的下料速度控制难题,目前已在4号高炉小矿槽8A和8B给料机上全面应用。

此外,针对4号高炉3AB给料机电机U型钩磨损,易引发电机脱落伤人的隐患,作业区职工采用钢绳限位的创新方式,既减少了设备故障对高炉生产的影响,又为职工筑起坚实的安全防线。

绿色护航,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在追求高效生产的同时,料运作业区始终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守护碧水蓝天。4号高炉小矿槽引入封闭式物料存储系统,从源头遏制扬尘,作业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由于设计原因,给料机与振动筛之间存在间隙,导致下料时会有少许粉尘。作业区技术人员利用废弃布袋,自主设计了密封装置,实现了两者之间柔性连接;再针对给料机基座缝隙,利用水泥灰浆进行密封,有效阻止了粉尘外溢。而针对给料机振动筛电机润滑油易溢出污染环境的问题,技术人员设计安装了润滑管道系统,不仅回收了多余油脂,还优化了设备润滑系统,这一创新方案已在4号高炉小矿槽推广。

为解决秤位显示装置遇暴雨进水,导致数据失真的问题,4月份,作业区为其加装了塑料雨棚,消除了进水隐患,解决了数据失真问题。

一系列精益改善举措的落地,让料运作业区生产效率明显提升。从管理人员到一线员工,该作业区职工勠力同心,在这场精益改善行动中,用默契协作与不懈追求,书写着奋斗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