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朋友圈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从电工新手到技术大师的逐梦之路

——记全国劳动模范、首钢水钢炼铁事业部电气作业区电气工程师付雷

首钢日报 A01版要闻  水钢站记者 管庆贵  通讯员 杨艳 2025年05月16日

水钢站记者 徐选达/摄

“我大学的专业是物业管理,没错,就是小区里那个物业。”

“对于电工技能,大学里上过电工课,这应该算有点基础吧。”

“当初选择来水钢工作是正确的,这里搭建的平台实现了我的人生梦想,不然现在可能还在小区里上班。”

“大师?我还算不上,还在努力中。”

…………

靠着大学上过电工课的“微薄”基础,首钢水钢炼铁事业部电气作业区职工,电气工程师、电气高级技师付雷开启了他闪光的职业生涯。

逐梦,磨砺精湛技艺

受父辈的影响,2003年7月,大学毕业的付雷来到水钢烧结厂成为一名电工。虽然专业不对口,但付雷没有退缩,面对陌生的工作环境和复杂的电气设备,他秉持“不懂就问、不会就学”的执着,迅速摸清设备的“脾气秉性”,将它们照顾得“无微不至”。

2005年,水钢启动二烧筹建工作,付雷被派往昆钢交流学习。当他站在昆钢先进的电气自动化设备前时,深深感受到技术差距带来的震撼。“我要把这些技术带回水钢。”这是当时他脑海里唯一的念头。由于只有一个月的学习时间,付雷抓紧一切时间“充电”,懂的和不懂的全都“塞进”大脑,回来再慢慢消化。

从昆钢学习回来后,他将全部业余时间用在了潜心钻研电气自动化技术上。当时,水钢电气自动化刚刚起步,身边擅长这方面技术的老师傅相对较少,网络也不像现在这么发达,全靠自己摸索。“拜师无望”的付雷只能从书本上寻找答案。当时的设备大多是进口,说明书上一个汉字都没有,那些密密麻麻的指令代码和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成了他每天要攻克的“堡垒”。无数个夜晚,付雷抱着英文词典一页一页地翻,一个指令一个指令地查询,一个公式一个公式地硬记,一遍一遍地画接线图……

几年下来,凭着对电气自动化知识孜孜不倦的追求,他先后自学并掌握了西门子自动控制软件、硬件,西门子博图、罗克韦尔PLC、施耐得PLC、Intouch上位机组态软件等大量知识,同时能够熟练运用各种先进的检测仪器和工具,精准定位电气设备的“疑难杂症”。在生产一线,付雷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战力量,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解决了一个又一个设备难题……

从初出茅庐的技术新手到技术骨干,扎根电气检修一线22年来,付雷始终保持着对知识的敬畏与渴望,用行动诠释着新时代产业工人的匠心精神。

守护,敬业彰显担当

多年的刻苦钻研和知识积累,使付雷在处理设备故障和技改创新中愈加得心应手。2024年3月的一个深夜,3号高炉PLC网络出现故障,所有仪表信号时有时无,导致中控室计算机无法正常控制和监控现场设备。失去仪表信号,岗位操作人员也成了失去视觉的盲人,寸步难行。值班电工急得满头大汗还是找不出故障原因,就赶紧给付雷打电话。

即便是深夜,付雷在简单了解情况后,迅速披上外套冲出了家门。

在赶往现场的路上,他已将3号高炉PLC网络控制图“复制”到脑海里,同时思考着可能出现故障的地方。抵达现场后,他带领值班人员展开排查。

万用表、示波器轮番上阵,数据在电脑屏幕上不断刷新。令人困惑的是,现场仪表信号进入PLC系统时显示正常,可一到中控室就像被黑洞吞噬般消失无踪。凭借多年积累的经验,付雷判断问题出在光纤、交换机、服务器或网线等组成的复杂网络系统上。

事实证明他的判断是正确的,他们在交换机上找到了故障原因,付雷将故障处理后,第二天召集工作室成员进行讨论,制订方案杜绝此类隐患。之后,他们进行了一系列升级改造,对自控网络增加两层冗余结构,明显提升了计算机与PLC、服务器之间的通信速度和信号稳定性,有效解决了影响高炉正常生产的重大隐患。

2023年初,4号高炉决定引进烧结矿分级入炉技术,这项技术在其他钢厂已有成熟应用,但对水钢而言,却还是从零起步。烧结矿分级入炉原理是将不同粒度的烧结矿通过一定的工艺进行分开,布在高炉炉喉不同的径向位置,以改善料柱的透气性,同时调节煤气分布。其中自控系统就是这项技术的“大脑”,付雷作为该项目的电气负责人,不仅要吃透新系统,还要确保其与原有高炉系统的无缝衔接。

付雷毫不犹豫担起重任。白天,他带着团队在现场布线接线;晚上,他反复调试程序逻辑。“每批料的用量计算、大小烧结矿的比例控制,哪怕一个参数出错都可能会影响整个高炉的透气性。”最紧张时,他连续数天住在厂里。一个月后的凌晨,当第一批分级烧结矿精准落入高炉时,监控室里爆发出了欢呼声。这套由付雷团队自主完成的自控系统,不仅完全满足工艺要求,还为水钢节省了外委调试费用。

近年来,付雷带领攻关团队,先后完成了3号高炉助燃风机改造、6号和7号烧结机尾收尘变频器改造、三高炉网络改造、原料大棚防碰撞改造等技术攻关项目80余项,直接创造经济效益千万余元,烧结机、高炉、翻车机生产耽误和影响大幅降低,高炉、烧结、原料系统趋近于零耽误。

树人,桃李绽放芬芳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付雷深知个人力量有限、团队力量无穷,始终将培养新人、传承技艺视为己任。2021年—2024年,付雷参与新型学徒培训,指导铁电车间15名学徒全部通过考试,其中13人获高级电工资格,2人获中级电工资格。在利用工匠场平台开展师带徒工作中,他所带的10名徒弟有3人晋升为电工技师,2人晋升为中级工,2人在六盘水市第三届职工职业技能大赛上分获电工第一、二名,被授予“六盘水市技术能手”“凉都工匠”称号。

2022年5月,付雷领衔的铁电车间自动化工匠场被首钢水钢技师学院命名为“工学一体化教学基地”,他也被聘任为兼职教师,将自己在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带到了课堂上,并带领学生到工匠场学习,为学生提供实训机会。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付雷为学院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技术型人才,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持。

匠心,技能强企有我

“以工匠精神、技能强企激励自己,把本职工作当作事业,把学习与创新当作爱好,不断强化技能和提升自我,争做一名技术响当当、有价值有贡献的技能人员。”这是付雷多年来一直坚守的工作理念。

2018年,付雷领衔创建的工匠场经六盘水市总工会验收合格后被命名为“凉都工匠场”。自工匠场创建以来,他先后组织开展技术攻关400余项,其中《三高炉服务器升级改造》《6号环冷机自动控制改造》等多项成果,获水钢科技创新成果奖。《6、7号烧结5600KW风机油泵控制程序的改进与优化》获贵州省职工“我为企业献一策”金点子奖。主创的《一种混匀堆料机的对中装置》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其中仅2024年,工匠场就完成了焦炭引风机变频器和三高炉料批自动控制改造等技术攻关项目50项,累计创效800余万元。2022年11月,由付雷领衔的工匠场被贵州省总工会命名为“贵州省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2023年12月,他领衔的工匠场被贵州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贵州省财政厅命名为“贵州省技能大师工作室”。

从“水钢工匠”到“凉都工匠”“首钢工匠”“产业工匠”“贵州工匠”,从水钢“劳动模范”到贵州省有色冶金工会“金牌工人”、贵州省“最美劳动者”,从贵州省五一劳动奖章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今年又获得全国劳动模范,付雷以敬业精神、精湛技艺和卓越贡献,成为电气维护检修领域的杰出代表。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工匠精神”的内涵,为企业的技术进步和生产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