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朋友圈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浅谈首都红色资源赋能“大思政课”建设

首钢日报 A03版理论学习  人才开发院 李大维 2025年05月14日

红色资源的时代价值与首都禀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这一重要论断为新时代思政教育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北京作为新文化运动发源地、五四运动策源地、新中国宣告成立地,红色遗址遗迹达1260余处,形成了“一核三带”(中轴线政治核心区、卢沟桥—宛平城抗战文化带、香山革命纪念地、北大红楼红色文化带)的空间格局。其中包含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旧址31处,孕育了“五四精神”“赶考精神”等精神财富,完整呈现了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红色图谱。

红色资源赋能

“大思政课”的三重逻辑

理论逻辑:红色基因与立德树人的本质契合。

北大红楼“初心讲堂”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深度融合的实践表明,红色资源与思政教育在价值内核上具有同源性。红色资源蕴含的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要素,恰与思政课程“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目标高度契合。在新时代教育发展进程中,推动红色基因传承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深度融合,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筑牢坚实的思想根基与精神支撑。

实践逻辑:沉浸式教学的场景重构。

首钢工学院传承百年首钢红色基因,将“首钢历史”“首钢精神”“钢铁报国”等元素融入思政课。将首钢大工匠、首钢人的故事引入思政课堂,开发《中国式现代化的首钢场景》《百年首钢史中的首钢精神》等现场教学课程,筑牢学生制造强国理念。探索“思政课+红色场馆”模式,组织学生赴首钢园、八宝山革命公墓、西山无名英雄纪念广场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筑牢学生理想信念。数据显示,参加红色实践教学的学生对“四个选择”历史逻辑的认同度提升27个百分点。

创新逻辑:数字技术的赋能升级。

“数字中轴线”项目运用AR技术还原开国大典场景,首都博物馆“伟大征程”展览通过5G+8K技术实现文物活化传播,这些创新实践印证了《关于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提出的“坚持开门办课”要求,有效破解了传统教学时空局限,极大地拓宽了思政教育的覆盖面与影响力,让红色文化与思政教育真正“活”起来、“火”起来,实现了文化传承与思想教育的深度融合与协同发展。

现实困境与突破路径

当前存在“三重三轻”现象:重景点参观轻精神阐释(占实践教学68%)、重形式创新轻内涵挖掘(线上资源利用率不足40%)、重单点突破轻系统整合(校际资源共享率仅32%)。破解之道在于:

构建“三维立体”课程体系。

理论维度:深度挖掘北京红色文化资源,组织专家团队编写《北京红色文化图谱》等系列校本教材,为学生搭建扎实的红色文化理论框架。

实践维度:精心设计“觉醒年代”“进京赶考”等主题研学路线,结合北京红色地标与历史事件,打造沉浸式学习场景,让学生沿着先辈足迹感悟思想启蒙,深刻理解“两个务必”精神内涵。

数字维度:运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前沿技术,开发“红色北京”等虚拟仿真实验项目。构建高度还原历史场景的虚拟空间,打破时空限制,以科技赋能红色文化教育,提升学习趣味性与参与感。

创新“四协同”育人机制。

建立“高校—场馆—社区—家庭”协同育人共同体,明确各方职责与分工,形成教育合力。以清华大学与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共建“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为例,高校负责课程设计与理论教学,场馆提供丰富的实物展品与专业讲解,社区组织课外实践活动,家庭配合开展红色文化教育。同时,打造“课前云预习、课中沉浸学、课后深研讨”的全链条教学模式,深化学生对红色文化的理解与感悟。

完善“五维评价”指标体系。

从认知提升度、情感共鸣度、价值认同度、行为转化度、持续影响力五个维度建立科学的评价模型。如中国政法大学 “红色法治文化” 课程引入过程性评价,将学生在李大钊故居的讲解表现纳入课程考核,同时结合课堂讨论、实践报告、问卷调查等方式,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通过大数据分析与跟踪调查,了解学生在红色文化教育后的思想变化与行为改变,切实提升红色文化教育质量。

深化发展的战略思考

落实《北京市“十四五”时期加强红色文化保护传承规划》,建议:一是建立红色资源数字化共享平台,整合全市128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资源;二是培育“红色讲解员”学生队伍,北京联合大学已培养认证132名专业学生讲解员;三是打造“红色文化创意”品牌,中央美术学院开发的“新青年”系列文创产品年销售额突破千万。

新时代新征程,首都应充分发挥“一城三带”红色文化资源优势,构建“大平台+大课程+大实践”育人体系。要把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深化红色资源的教育转化,使“大思政课”真正成为铸魂育人的精神高地,为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提供首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