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朋友圈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钢铁脊梁与京剧之韵

——观新编现代京剧《百年首钢》有感

首钢日报 A04版副刊  首钢股份 谭双喜 2025年04月30日

去年岁末,我有幸观看了新编现代京剧《百年首钢》,深感其艺术呈现与精神传承之精妙。剧中既凝练着“敢闯、敢坚持、敢于苦干硬干”的品格传承,更升腾着“敢担当、敢创新、敢为天下先”的时代强音。从场景构建到人物塑造,从唱腔设计到精神传达,都令人耳目难忘。

舞台光影徐徐展开:四合院里八仙桌旁,街坊邻里捏着饺子褶笑谈家常;暮色四合时,藤椅蒲扇与天边晚霞相映成趣。这般市井温情尚未散尽,画面转瞬已见钢花飞溅——高炉前弓腰作业的炼铁工人,通廊里穿梭不息的运输队,熔炉前被火光映红的面庞。黝黑皮肤上的汗珠折射出金属光泽,微微佝偻的脊背撑起工业脊梁,那些布满老茧的双手,正是劳动勋章最生动的注脚。犹记当年,首钢人挥动钢钎劈开炉口的壮举,迸溅的火星点燃了永不熄灭的奋斗之火。正是这般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气魄,让十里钢城终成“半厂山水锦花地,一片丹心映碧霄”的传奇。

当舞台天幕映出首钢滑雪大跳台的剪影,时空在此完成诗意转场。为了首都的天更蓝、水更绿,首钢实施搬迁调整,将钢铁主流程整体迁移至曹妃甸。节水节能、低碳排放的绿色发展理念,已融入企业的精神血脉。如今,首钢园里工业遗存与山水园林相映成趣:巍然高炉与碧水秀池对望,锈色管道缠绕着蔷薇花蔓,管廊化作空中步道……这种新旧共生的美学,既延续着钢铁记忆,更书写着绿色发展的时代答卷。

剧中,生旦净丑各展风华:生角展现了首钢青年奋发图强,用实干兴邦;旦角拥有浓厚的家国情,舍小家为大家;丑角的功底深厚,幽默诙谐中表现出首钢工人的朴实憨厚,同时又敢想敢干。当铿锵锣鼓与机器轰鸣共振,舞台上的每个角色都成为首钢精神的鲜活注脚。承包制改革的智慧博弈,技术引进的开放胸襟,产业转型的壮士断腕,这些历史节点在唱念做打间渐次展开,勾勒出百年首钢勇立潮头的壮阔图景。

从人扛马拉到智能工厂,从浓烟蔽日到绿满钢城,首钢始终以先行者姿态破浪前行。当数字化转型的浪潮奔涌而至,这座永不生锈的钢铁丰碑,正以淬火重生的姿态,在新时代续写着属于中国工业的传奇诗篇。舞台大幕虽落,但那熔铸着光荣与梦想的钢火,依旧在观众心头灼灼燃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