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朋友圈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机械猎犬”来袭 传统冶炼界的新宠儿

——探访首钢股份炼铁智能巡检机器人

首钢日报 A01版要闻  记者 许心 2025年04月25日

扫描二维码了解更多内容

工作中的智能巡检机器人。

一踏入首钢股份3号高炉风口平台,热浪扑面而来。记者刚在此停留几分钟,已经是物理意义上的“汗流浃背”了。而就在不远处,一台银灰色、不足一米高的轮式机器人,正在不紧不慢地进行着它的日常工作,丝毫不把高温放在眼里。它一边围绕着高炉缓缓行进,一边“仰头”仔细扫描,动作轻盈流畅,宛如一只训练有素的“机械猎犬”,在高温与噪音中默默履行着使命。它就是首钢股份高炉风口平台2024年上岗的“新职工”——智能巡检机器人。

3号高炉送风平台的环境温度常年高达37℃,靠近炉体的位置更甚,再加之煤气、冷却水泄漏的风险,让这里成为了厂房内曾经的危险区域之一。在机器人应用前,平台上人工巡检需两人一组、每两小时一次,每次耗时半小时。而如今,这位“新职工”独自揽下了所有重复、高危的任务,将288个检测点的巡检频率提升至每小时1—2次,实现了巡检效率与人员安全的兼顾。

“它浑身都是宝,可比老巡检员们‘眼尖’多了”,据首钢股份炼铁作业部设备管理室自动化专业技术员闫本领介绍,这台小巧的“机械猎犬”拥有相当敏锐的“感官”。3D激光雷达与SLAM定位导航技术赋予了它无与伦比的“听觉”,无需轨道或标记物便能通过自主感知在错综复杂生产现场实现精准避障。红外热成像仪、可见光视频监控为它提供了“视觉”监控,鹅颈管内的温差波动、冷却水的跑冒滴漏,它都能够明察秋毫。


身上搭载的气体传感器,让它拥有了犬科动物一般灵敏的“嗅觉”,常态下能嗅到包括一氧化碳在内的8种气体的浓度变化。“机械犬”在自动巡检过程中,所有数据实时涌入主控室大屏,经AI算法解析后生成巡检报告,以便“主人”迅速制定响应策略。

走进主控室,集控大屏上各个检测点的温度、气体浓度实时数据映入眼帘,异常数据也会以红色标记进行闪烁提示。“以前发现问题得跑现场,靠经验判断设备过热或漏气。现在动动手指就能解决,只需调出数据,隐患便可无处遁形。”首钢股份炼铁作业部高炉煤水技师宋少华对“新同事”的“上岗”表现给予了充分肯定。曾经四班三倒的巡检制度需大量人力,机器人投用后,操作工只需轻点鼠标,即可切换成机器人巡检模式——全面巡检、专项抽查或紧急排查,减少了人员在危险复杂区域的繁重作业,也节约了时间成本。后台系统大屏上,一旦发现隐患,操作员可直接遥控机器人抵近核查,同步调取历史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有了机器人“上岗”巡检,固定摄像头、红外检测仪等设备逐渐“下岗”,采购与维护费用大幅缩减,实现了设备全寿命周期运维的降本增效。

当记者问及“机器换人”的忧虑时,宋少华笑称:“我们不是被取代,而是进化了,它的使命是重构协作模式。”机器人每日回传数千条温度、气体浓度数据接入监控系统,历史数据曲线与实时监控画面同屏对比,这种“数据直通车”让故障响应效率大大提升。老职工们与技术人员合作,将多年积累的“听音辨漏”“靠近识温”等经验,转化为机器人巡检系统的温度阈值、异响频谱等参数设定,使传统技艺与AI算法深度融合。常规巡检工作的智能化,让大家更专注于数据分析与工艺优化,释放了人力投入高附加值工作的潜能……机器人的“入职”并未让人工边缘化,而是带来了人机协同的新模式,推动了首钢冶炼生产向数字化、智能化的深水区加速迈进。


记者手记


“用改革的办法和创新的办法去释放劳动效率,去推进生产力的发展。”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首钢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赵民革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在首钢,新型工业化就要用数字化赋能更多场景。高炉风口平台的变革,是首钢股份数字化转型的缩影。在钢铁冶炼、热轧、能源管理等领域,AI面部识别轧钢系统、全自动出钢模型、智能水控平台等相继落地,数字技术、AI智能应用等新技术与一线生产深度融合。未来,从“血肉之躯”到“数字铁军”的转变将加速普及——人力从重复劳动中解放,智能化系统织密安全防护网,新质生产力赋能传统工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