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朋友圈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让雪糕融化在理解里

首钢日报 A04版副刊  首钢矿业子弟学校 玄立伟 2025年04月23日

午后,我收拾完碗筷,耳边突然响起刺耳的尖叫:“妈妈,你管不管妹妹,她把我的雪糕给扔了!”那是初三的姐姐小满在中考倒计时最紧张时刻的发泄,而妹妹小雅正蜷缩在墙角,泪水将地板上融化的雪糕染成一片混沌。

一根雪糕,撕开了二孩家庭的隐痛。姐姐因备考压力濒临崩溃,妹妹因被忽视而倔强反抗。作为母亲,我陷入两难:批评姐姐可能加重她的焦虑,纵容妹妹又会助长她的任性。更让我揪心的是,妹妹平日里总是主动分享零食,甚至会在姐姐熬夜复习时悄悄点亮小夜灯——这次冲突的根源,或许不是“谁对谁错”,而是两个孩子对“公平”与“压力”的不同理解。

班主任杨老师接通电话时,我带着哭腔倾诉完事件,她却笑着打断:“孩子之间的问题,需要站在孩子的视角去化解。”第二天的班会课上,她将主题定为“为哥哥姐姐撑起一片天”。

教室里,85%的学生来自二孩家庭。一个男孩哽咽着说:“我哥高三后房门总关着,但上周他塞给我一张纸条,上面是道解题思路,字迹被揉皱又展平……”另一个女孩红着眼睛展示了一张泛黄的加油卡:“姐姐也给我画过,但我弄丢了。”小雅望着窗外,突然轻声说:“我姐姐今年也中考,我从来不和她吵架,让她专心学习……”

杨老师问:“如果哥哥姐姐情绪不好,我们可以怎么做?”孩子们七嘴八舌:“悄悄整理书桌”“放轻脚步”“泡杯奶茶”……

放学路上,妹妹拽住我的衣角,像熟透的苹果般红着脸:“我错了,我不该打扰姐姐,她就像爬山的人,越到山顶越要努力,我们可以做她的‘小拐杖’。”晚上写完作业,妹妹踮脚端来一盆温水:“姐姐泡泡脚吧,杨老师说泡脚能缓解压力。”姐姐愣了片刻,突然抱住妹妹:“姐对不住你,明天我给你买最好吃的雪糕!”

妹妹的转变始于那次班会。这个曾被贴上“问题标签”的孩子,因杨老师安排的“学雷锋月”故事宣讲悄然改变。她抽到《雷锋深夜为战友补课》的故事,每晚对着镜子练习,连洗漱时都在背诵。班会上,她紧张得手指发抖,却突然想起杨老师的话:“故事要像春天的风,轻轻吹进别人心里。”

“雷锋叔叔在昏暗的油灯下,一遍遍教战友解题……”她的声音渐渐坚定,结尾处有些哽咽:“有时候,帮助别人就像给心里种花。”教室里响起掌声时,她看见杨老师眼中赞许的目光,脸更红了。

此后,妹妹开始在课本上用符号记重点,用彩笔标注“姐姐教我的解题方法”。清晨,她悄悄把妈妈做好的早餐端到姐姐书桌前;深夜,她轻声说:“姐姐,我给你泡杯奶茶。”杨老师惊喜地发现,妹妹的作业在学校就能完成,面批时从不拖延,准确率越来越高。那个曾因作业本被揉皱而被批评的“问题儿童”,如今成了“班级榜样”。

回顾这段历程,我深刻体会到:教育不是填满水桶,而是点燃火种。当妹妹把“奋斗榜”贴满星星时,她也在悄悄擦去姐姐窗台的灰尘;当她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写进日记,我终于懂得品德不是教出来的,而是相互理解中生长的。

杨老师常说:“孩子就像竹笋,有的要深扎地下数年才能破土而出。”从雪糕事件到雷锋故事,半年的蜕变教会我:真正的公平不是简单的均分,而是让每颗心都听见对方的心跳;教育的丰盈,源于家庭、学校与社会的同频共振。

如今,姐姐顺利升入理想学校,妹妹成了班级里令人羡慕的“小太阳”。每个假期的夜晚,姐妹俩挤在小床上窃窃私语,笑声如春水般漫过窗台。我常想起杨老师的话:“每个孩子心里都有一盏灯,我们要做的不是强行让他们光芒四射,而是轻轻为他们擦去灰尘,等待他们学会用灯光照亮自己前行的道路。”

二孩家庭的教育,不是简单照搬第一个孩子的教育经验,更不能依靠“大孩子让着小孩”这种老办法,而更需要的是用耐心、公平、理解的砝码去不断校正爱的天平,让每个孩子都能被发现、被理解、被重视。教育是慢的艺术,它的智慧在于从矛盾中寻找转机——用平等的眼光看待每个孩子,用真心去理解他们的需求,在相互体谅与共情中,让爱的种子在孩子心中生根发芽。就这样,他们会在属于自己的土壤里,慢慢抽枝展叶,绽放各自的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