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朋友圈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 返回目录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放大+
- 缩小-
- 常规
以奋进之姿奏响高质量发展强音
——首钢京唐一季度实现“开门红”
一季度,首钢京唐贯彻落实两级公司“两会”精神和集团领导调研慰问讲话精神,深入践行“一引领两融合”,牢牢把握企业本质,以“经营体”打造为抓手,增强市场主体意识,创新突破、抢抓机遇,反复冲锋、不断突围,实现经营生产“开门红”。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完成计划,多条产线打破产量纪录,高端领先产品产量超计划20%,战略产品产量超计划4%;整体废次降率同比降低0.73个百分点,创单季度历史最好水平。汽车板,镀锡板,中厚板管线钢、海上风电钢,冷系中高碳特殊钢,热轧管线钢等高附加值产品占比进一步提升。
深化经营意识 抓牢降本与增效
在钢铁行业竞争压力持续增大的背景下,既要向外部要成绩,也要向内部要效益。2025年,首钢京唐建立“汽车板、镀锡镀铬、中厚板、冷系非汽车、热轧+MCCR”五大经营体管控体系,狠抓算账经营,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整体盈利能力。
围绕深化经营主体意识,首钢京唐汽车板团队加大重点品种重点保供力度,精心组织,狠抓进度,按照日报表、周通报、月分析,及时掌握各产线生产运行动态,确保“当日事当日清”,不让问题过夜。聚焦“三重一大”产品和极限规格品种持续发力,多条机组产能充分释放,1至5号镀锌产线平均日产量达到历史最好水平。镀锡板团队聚焦国内国际高端产品市场,深化“制造+服务+商务”三方直供商业合作,高端品种接单量稳步提升。其中,0.13毫米DR材订单量创历史最好接单水平。坚持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组建产品推进“经营体”,明确不同阶段职责,开展协同攻关,成功与一家重点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并加强联合实验室建设,为深化技术协同、定制化开发奠定坚实基础。一季度,奶粉铁、易开盖、气雾阀、DI材、DR材产量同比分别增长9%、8%、34%、100%、104%。中厚板产线创新构建“10+X”工作组,搭建起从需求洞察到产品交付的高效闭环体系,强化市场调研,走访102家能化、桥梁结构、工程机械等行业头部企业,与14家科研院所展开深度技术对接,逐渐形成“技术引领订单、服务巩固市场”的良性循环模式。一季度,高级别抗酸管线钢成功供应某超大型地面油田项目;15万立方米原油储罐用调质高强钢研发成功并实现批量供货;为某5000吨固定臂架起重船项目供货……
增效与降本是两大主战场。一季度,首钢京唐聚焦全流程极低成本运行,通过技术创新、流程优化、管理提升等多维度举措,铁前降本、现货发生率、能源降本、工艺材降本等方面均实现不同程度的突破。
制定两头市场、各工序及重点费用的量化评价指标,健全过程管控指标体系。铁前系统牢固树立“一盘棋”理念,以高炉为中心,统筹生产、供应各环节,1至2月份抓住生产有利时机,铁成本较行业低109元/吨,行业排名第三。焦化工序紧密围绕高炉运行情况,不断优化配煤结构,焦炭热强不断提升,有力支撑高炉顺行。供料部优化生产协作业务及合同管理,对原有业务进行整合优化,实现了业务集中管理与降本增效的目标。
瞄准工艺材降本,制造部在采购和技术优化两个方面同时发力,工艺材采购降本较去年降幅6.7%。能源专业持续完善极致能效、极低成本管理运行机制,系统推进能源降本工作。协同制造部、技术中心开展降低酸轧压下率攻关,酸轧吨钢电耗降低3.8千瓦时,一季度创效33万元。深入开展热装率攻关,一季度4300中厚板热装率比上年提升5.4个百分点,燃耗较上年降低1.7千克标准煤/吨。
加速推进完成铁区空压机站提效改造,压风电耗同比降低0.004千瓦时/立方米,创历史最好水平。通过优化工艺,充分释放2号300兆瓦发电机组技改的提效潜能,300兆瓦发电煤耗比去年同期降低12克/千瓦时。持续推进能源结构清洁化发展,一期光伏发电项目达产达效;采购绿电5296万千瓦时,占外购电比例高达30.4%,创历史最好水平。
追求极致效率 释放高效制造潜力
首钢京唐立足全流程长期高效稳定运行,夯实设备运行基础,实现生产效率最大化。
围绕生产效率提升,聚焦关键环节精准发力,强化工序协同联动与资源高效配置。制造部以全局视野锚定生产目标,动态调整、优化生产计划,实现全流程生产紧密一贯、高效协同。围绕一季度成品量等经营指标,精细化制定生产任务清单及激励方案,细化关联过程指标、明确挑战目标,为确保最终目标发挥好中枢大脑的作用。
围绕产线稳定运行,首钢京唐持续优化生产操作规程、不断提升职工操作水平。各类生产事故显著降低,较去年降幅33%。大力开展降铁耗工作,强化跨部门协同、数据驱动和动态响应,一季度,综合铁耗同比降低2.3%,创历史最好水平。炼钢部结合工作实际,在废钢管理、原料管理、工艺优化上深挖系统潜力,确保各项措施落地见效。钢轧部在工艺革新上借助热平衡模型动态调控补热剂,创新应用铁包加废钢、LF炉加冷却废钢等技术,拓宽了废钢高效利用渠道。持续强化铁钢界面平衡,深化铁包周转各区段运行数据应用,数智运营部按照业务数据化、数据模型化的思路,优化铁钢界面铁包运行模型,3月份,铁水进站温度较去年平均提升4.1摄氏度,铁水温降较去年平均水平降低6.5摄氏度,均创历史最好水平。
炼铁部守住高炉“风量、炉温”生命线,持续夯实高炉稳定运行基础,为高炉顺稳创造条件。炼钢部全方位强化生产过程控制,一季度成功实现三座转炉日产105炉常态化稳定运行。3月30日,更是取得了4座转炉冶炼114炉的优异成绩,打破历史纪录。钢轧部双炉生产两次打破纪录,全天最高冶炼85炉。强化MCCR产线无头轧制模式生产组织,单辊期轧制公里数提升19%。热轧部围绕“高效、高质、低耗”,持续深挖潜力,针对极薄规格产品轧制过程中易出现的板形控制、轧制稳定等难题开展攻关,成功实现1.2毫米耐候钢稳定轧制,两线综合卷数1546卷,打破历史纪录。2号平整产线以163卷的成绩同步刷新单日卷数纪录,完成“百万工程”目标。
设备部高质量组织系列检修工作,对27项公司级重点项目实施分级管控,科学优化施工方案,8个跨专业协同工作组全程监管安全交底、进度节点、质量确认等关键环节。3号高炉提前34小时顺利送风,为全流程生产高效稳定运行奠定了坚实基础。聚焦物流运输效率提升,制造部、运输部、销售部、中厚板事业部加强生产计划与发运计划高效协同,一季度,自有码头社会船舶万吨在港作业效率提升20个百分点……
科技创新赋能 打造新效益增长点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2025年以来,首钢京唐深入践行“一引领两融合”新质生产力发展路径,“制造+服务”深度融合,着力推进产品结构升级、渠道优化、质量改进,加快构建高品质制造新优势,持续做优做强京唐品牌,形成新的效益增长点。
产品的高端化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和保障。首钢京唐抢抓新行业和新领域市场机遇,打造高端领先产品集群,提升细分领域产品竞争力,一季度开发新产品76项,完成产品认证60项。汽车板完成不同镀层高强外板试制。镀锡板开发新牌号产品并通过用户认证。中厚板完成148毫米特厚高强水电钢交货,实现保探伤水电钢厚度新突破;完成移动罐车用高强容器钢批量供货。
依托“一院多中心”研发体系,制造部、技术中心联合技术研究院、生产部门形成跨专业攻关团队,持续推进大废钢比冶炼攻关。一季度,组织开展二十余次大废钢比拉练,持续优化生产组织与过程参数控制,积极探索转炉工序的废钢加入途径,创新开展小块废钢试验,成功突破转炉废钢比提升瓶颈。完成首单50%废钢比热轧免涂装耐候钢生产,助力国家电网某重点项目低碳电力塔架建设。
2025年春节期间,由中国邮政发行的“蝉翼钢”制乙巳蛇年生肖邮票,凭借独特的文化内涵与艺术表达赢得了收藏爱好者的青睐,成为新年文化消费的一大亮点,再一次刷新首钢品牌热度。镀锡板事业部以技术创新推动全面创新,1420连退产线首次批量生产高延伸率产品,平整机延伸率达到了46%,是目前所生产的最高延伸率、最高强度产品。
一季度产品质量稳步提升,整体废次降率创下单季度最好水平,增加正品量1.75万吨。制造部系统强化对标管理,制造端对标12项指标创历史最好水平,其中全流程O5板命中率等5项指标超越行业标杆,全流程O5板命中率实现连续三个月攀升,两次刷新历史纪录。
热轧部坚持质量一贯制管理思路,批量质量问题连续八个月“零发生”,创下历史最好水平。中厚板事业部每周开展工艺巡查,及时发现并通报潜在隐患,让标准落地生根。每月开展功能精度评价,精准诊断设备状态,有效促进功能精度水平稳步提升。一季度,部门责任废次降率较2024年降幅达11%以上。
设备专业搭建设备管理数字化平台,完成了EQMS系统与智能运维平台的深度耦合。依托DeepSeek-R1模型,构建设备故障AI分析平台,开发可视化看板,实现故障趋势全局分析,推动设备运维模式从传统事后维修向智能预知维护跨越。质监部瞄准智慧检测赋能,上线火车取样机电子占道牌上线运行系统,实现占道流程可视化、信息化,提高取样工作效率3倍以上。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扬帆。首钢京唐将始终保持昂扬奋进的冲锋姿态,锚定全年任务目标,以技术创新引领管理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走深走实高效、高品质、智能、绿色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