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朋友圈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 返回目录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放大+
- 缩小-
- 常规
钢铁铸就的辉煌与新生
——观新编现代京剧《百年首钢》有感
《百年首钢》这部新编现代京剧以首钢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发展历程为主线,通过艺术化的叙事手法,生动再现了首钢从实行承包制到曹妃甸战略搬迁,直至新时代首钢园建设的壮阔征程。作品深刻诠释了首钢人的家国情怀与奉献精神,折射出中国工业发展的辉煌成就与时代变革,作为新一代首钢人,观后心潮澎湃,思绪万千。
百年峥嵘:钢铁巨人的崛起之路
始建于1919年的首钢集团,历经近106载风雨洗礼,始终与中国工业化进程同频共振。从缔造“首钢速度”扛起民族工业大旗,到以“承包制”破冰国有企业改革,再到完成“从山到海”的搬迁调整,这座钢铁巨人始终矗立在时代发展的前沿阵地,见证着中国式现代化的铿锵步伐。
解放初期,面对高炉沉寂、荒草蔓生的困境,老一辈首钢人以“顶破天花板,才能见青天”的豪情,凭借大锤、扁担与箩筐,仅用半年时间唤醒沉睡的高炉,让铁水重新奔涌。1958年,建设者们在14天内奇迹般建成3吨侧吹转炉,终结了首钢“有铁无钢”的历史。1979年,首钢人敢为人先,作为全国首批试点单位率先实行承包制,冲破计划经济桎梏,为国企改革树立标杆。2005年,面对国家战略调整,首钢启动史无前例的搬迁调整,不仅实现了企业转型升级,更推动了京津冀协同发展,在渤海之滨的曹妃甸书写了产城融合的新篇章。
这一个个载入史册的奇迹,是一代代首钢人以钢铁意志铸就的精神丰碑。他们用汗水与热血诠释着产业报国的初心,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谱写了壮丽的时代华章。
涅槃重生:工业遗存的焕新之路
首钢搬迁后,老厂区成为北京城六区仅存的大规模可开发空间。借助“双奥”契机,首钢聚焦“四个复兴”,将百年工业遗存转化为首都城市复兴新地标。昔日的精煤车间变身冬奥会“冰雪大本营”,废弃的冷却塔与首钢滑雪大跳台交相辉映,完成从“工业锈带”到“城市秀场”的华丽转身。
如今的首钢园,科技、文旅、体育等多元业态蓬勃生长,吸引了众多企业入驻。这些矗立的钢铁丛林,早已突破传统工业园区的范畴,承载着首都绿色创新发展的新使命。从长安街西延线上的钢铁重镇,到城市记忆的活态博物馆,首钢园不仅实现了物理空间的蜕变,更完成了发展理念的革新。漫步园区,看着高炉改造的展览空间、筒仓变身的创意工坊,既熟悉又陌生的景象让人真切感受到:历经淬炼的首钢正如火中凤凰,在新时代焕发出璀璨光芒。
薪火相传:新时代的使命担当
从钢铁之城到城市复兴新地标,首钢完成了从“山”到“海”的空间跨越、从“火”到“冰”的产业转型、从“厂”到“城”的功能蝶变。《百年首钢》不仅是一台京剧,更是一部镌刻着中国工业文明的精神史诗。作为新时代首钢人,我们既要传承“敢闯敢干、艰苦奋斗”的红色基因,更要发扬“敢为人先、守正创新”的开拓精神。
站在新的历史方位,我们当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立足岗位精进专业技能,以技术创新驱动产业升级。要深入挖掘工业文化遗产价值,让钢铁记忆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更要以首钢园为实践平台,探索老工业区转型升级的创新路径,为城市更新贡献“首钢方案”。
百年首钢的沧桑巨变,见证着中国工业从追赶走向领跑的伟大跨越。那些矗立的钢铁架构,不仅是物理空间的存在,更是民族精神的图腾。作为新时代产业工人,我们必将以钢铁般的意志接续奋斗,让百年首钢在新时代续写新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