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朋友圈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 返回目录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放大+
- 缩小-
- 常规
首钢水钢“精打细算”的配煤小组
![]() |
配煤小组成员讨论煤资源情况、用料方案及所带来的成本影响。 |
首钢水钢配煤小组成立于2022年4月,共有成员11人,分别来自水钢制造管理部、市场采购部、焦化事业部、炼铁事业部等单位。在近三年的磨合中,小组成员之间配合默契、协同作战,形成了配煤工作“层层有人抓,处处有人管”的责任落实机制。借助这一机制,配煤小组每周都会总结分析配煤工作,确定综合效益最优的配煤方案,为公司降本增效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2022年,为推动降本增效,首钢水钢开展了多元化配煤工作,致使原有的配煤管理制度有些“水土不服”。其间,水钢尝试引用新疆焦煤、俄罗斯气煤、延安气煤等煤种,由于对先进的配煤技术认识不足,加上没有相应的化检验设施作支撑,投用大焦炉后存在诸多问题,一度停止了引进国内外煤种的研究和使用工作。随着配煤小组的深入分析及化检验设施的逐步配置,通过整体平衡和阶段配料,配煤小组找到了攻克此前难题的方法。
当时,新疆焦煤、俄罗斯气煤、延安气煤尚有1.9万吨的库存,资金占用较大。面对现状,配煤小组通过完善配煤制度、优化配煤结构,有效消耗了煤场库存,焦炭成本下降82.42元/吨。去年,水钢提出重新启用气煤,这个想法曾在2022年启用时失败过,众人对气煤“谈虎色变”。但是,翻过气煤这座“高峰”,焦化成本就能迎来大幅降低。
“没有什么煤是不能用的,给我两周时间,我把气煤使用方案做出来。” 在众人一筹莫展之际,配煤小组成员吴浪主动承担了开发气煤的任务。
在前期碱指数、工业分析的基础上,吴浪与小组成员一起,开展了岩相变质程度和结构研究,借助首钢技术研究院的力量,对在用炼焦煤奥亚膨胀度、基氏流动度进行测定,成功制定出气煤使用方案。
“我们从2024年10月份开始做试验,经过19次反复试验,终于在12月4日用上了气煤,后期又追加使用了山西高硫瘦煤,焦炭降本效果明显。其间,我们还将出现的问题收集整理,下一阶段将继续开展炼焦煤配比结构的研究和试验,为拓展资源采购渠道、优化配煤结构提供支撑。”吴浪说。
在与配煤小组交谈中他们说,两年多来,大家从找准配合煤指标到焦炭质量指标的对应关系着手,经过多次测试,做出了配煤拟合模型,这个模型可以将理论预测和实际指标的误差降到1%左右。在此基础上,配煤小组收集了近三年以来的数据,不断修正和完善配煤拟合模型,目前,该模型已完善完毕并投入生产使用。大家都表示“很实用”,这一创新也得到了首钢技术研究院专家的肯定。
据了解,2024年以来,配煤小组共开展小焦炉试验213次,其中配煤比试验135次、单种煤78次、大焦炉变配比33次,取得连续三年逐年增加的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