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钢水从LF炉精炼站处理完毕,运往板坯连铸机,准备连浇。
“飞包”是炼钢厂连铸工序一个通俗的用语,形象地描述了两个不同的中间包在结晶器上方来回交替生产,从而实现铸机长时间不间断浇铸,对于减少连铸开浇、停浇、生产准备等工作,大幅提升铸机作业率,进而以点带面拉动整条产线安全顺稳、生产组织、降本增效、质量管控及效能提升等,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钢股份炼钢作业部一直致力于铸机极致效率提升,先后在3号铸机连续浇铸118炉、2号铸机连续浇铸238炉、4号铸机连续浇铸508炉。
2024年,为积极应对电炉项目的投产达产,炼钢作业部超前谋划,组织“3+3”生产组织模式,对铸机提效工作提出了更加迫切的要求。对此,他们协同公司各部室与内部单位,重点推进铸机连续浇铸拉练工作。11月19日8时08分,炼钢作业部一炼钢板坯1号铸机开浇;12月5日10时08分,1号铸机顺利完成连浇591炉,本次生产累计连续浇铸17天、386小时、23160分钟,1流浇铸长度28922.8米,2流浇铸长度29198.1米,共浇铸8个钢种组、76个出钢标记,进行了43次中间包快换、插隔板29次,1流在线宽度调整88次、2流在线宽度调整83次,再一次书写了“让中包再飞一会儿”的全新历史!
重在超前谋划
2024年,炼钢作业部围绕生产经营三大支柱“成本、质量、效率”,于4月8日正式启动铸机连续浇铸拉练项目。“我们做这个项目的目的就是要以连续浇铸为引领,提高作业部整体管理水平。”首席工程师彭文涛在启动会上对该项工作提出了战略性部署。铸机的长时间不间断连浇不能只是喊口号,要想冲锋登顶,完成连续飞包生产,摆在面前的困难就必须实实在在地解决。为了更加科学、高效、顺稳完成此次连续浇铸工作,由生产技术室牵头,协同制造部、质量一贯室、技术中心以及内部各相关单位,多次召开专题研讨,大家聚焦核心问题展开一次次头脑风暴。哪条产线干?哪台铸机干?哪个结晶器干?倒角还是直角?板坯冷却系统的结晶泵、机冷泵、二冷泵如何实现在线倒泵?板坯切割枪怎样实现在线更换切割枪?一系列问题的抛出,聚焦点只有“连续浇铸拉练能不能干,要不要干?”整个团队的回答是:干!消灭拦在连续浇铸路上的一切“拦路虎”。
对此,攻关团队结合问题超前谋划、科学布局,针对品种集中排产、钢包及真空室周转、技术操作、设备检修安排等内容综合考虑,制定了详细的生产组织方案,并形成了四个“攻关小分队”:由刘建斌创新工作室牵头的铸机稳定操作攻关小队,由郝丽霞、柴光伟等技术骨干组织的结晶器寿命攻关小队,以崔丛义为核心的在线更换切割枪攻关小队,以及以吴刚创新工作室牵头的在线倒泵攻关小队。其中,倒角结晶器寿命攻关项目尤为重要,其下设7个子攻关项目。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很多攻关试验同步开展,一、二板坯两个作业区4台铸机协同开展,让每台铸机都肩负起不同的实验任务,使各种试验同步进行,稳而不乱。经过不懈努力,在线更换切割枪通过设备优化、改造等措施,历时三个半月,实现了从不能在线换枪到在线换枪30分钟、20分钟、10分钟之内的巨大飞跃。公辅作业区与设备管理室并肩作战,深入开展铸机冷却系统三路水在线倒泵工作。通过对二冷泵系统增加管路、蝶阀,铺设80多米排污管等改造,确保了水质洁净和倒泵安全。在该公司及相关部室领导的大力支持和鼓励下,4个团队经过五个月的试验、改造、攻关,最终实现倒角结晶器累计寿命1000炉以上,在线更换切割枪10分钟以内完成,浇钢过程在线倒结晶泵、机冷泵和二冷泵,从产线能力上,已经扫平了挡在连浇前面的各种障碍。
贵在执行到位
为实现作业部内部各工序间的高效畅通,以及生产全要素的综合平衡,工艺技术人员24小时紧盯现场,确保每一个操作环节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落实。
转炉工序作为此次飞包组织的头道环节,一炼钢炼钢作业区始终把持续不断地为下道工序提供合格产品作为生产的第一任务,从管理、操作方面严格要求。在日常管理中,做好钢包、铁包,氧枪、副枪等关键设备的周转及点检,做好主、副原料全批次检查。同时,加强关键点的监控,从技术方面做好转炉终点氧活度、温度、钢包自开等全过程监控,精准安排EF跨生产物流运输,保障1号铸机连续浇铸。精炼工序承前启后,是液态钢水品种控制的最后一步。针对此次长时间连续生产,该作业区制定了严格的保产措施。白班人员每天提前与生产技术室沟通,了解计划品种,根据甘特图钢种安排,提前组织真空室周转,及时安排组织更换电极,确保真空室和LF炉电极随时具备冶炼条件。此外,精炼温度控制对连浇的影响可谓是重中之重。对此,专业人员提前梳理前一日钢水镇静及浇铸温降规律和特点,结合当日冶炼品种对精炼结束温度控制进行针对性培训,使每一炉的温度控制在规定范围内,为连浇稳定生产提供了可靠支撑。
一炼钢板坯作业区作为此次飞包连浇的核心单位,为了更加科学、高效、顺稳、高质完成此次任务,该作业区制定了《1号板坯铸机连续飞包浇次保产措施》要求,结合冬季季节特性及电炉赔建施工现场特点,围绕操作细节提升、设备精度管控、前后道工序间高效畅通制定了72条保产清单,作业区技术人员紧盯现场,每日检查铸坯表面质量,点对点查看设备运行情况,保证了长浇次的顺利浇铸,同时也确保了浇铸铸坯成分、质量的稳定。
赢在协同高效
设备的高度稳定是实现连续浇铸的前提和保障。整个项目实施过程,设备管理室立足现场设备稳定顺行,制定了《1号板坯长浇次生产期间设备保障方案》,从转炉、精炼、板坯、天车全方位入手,对关键部位设备、特殊设备采取有针对性的特护措施。对于转炉氧副枪系统,转炉钳工班安排专人在现场值守,专门负责副枪的探头仓、翻转臂、导向锥系统、升降旋转装置的检查与维护。此外,考虑到天车对钢包正常周转的重要性,外围钳工班与北方厂组建“党员突击队”,每天增加1次动态巡检,并针对天车的关键部位,安排专人进行特护。对于350T高液天车、80T出坯夹钳天车起升系统联轴器,要求打开进行检查、加油,确保连接部件的润滑良好。精炼班组结合RH炉真空系统、LF炉电极运行情况,炉下钢水车等重点设备结合生产间隙进行隐患处理。
1号铸机是此次连续生产的核心设备,直接关系着飞包连浇的连续性。连铸钳工班、电工班成立技术团队进行专项研究攻关,重点针对结晶器修复过程进行现场全程跟踪,并对设备在连浇前、连浇中分别制定了检查项目及突发故障处理方案,要求四班运行岗位严格落实突发事故汇报制度,第一时间通知相关技术人员到达现场组织处理。在此期间,设备点检人员与生产岗位、维护人员始终保持24小时不间断的信息沟通。夜班安排专业人员、点检人员、维护技术骨干现场特护,发现隐患,及时联系、分析、解决,将影响降到最小。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确保了整条产线的信息畅通、成分稳定、拉速恒定、设备稳定,各项生产技术指标保持在高水平运行。
钢坯精整作业区作为铸坯的最后一道工序,在整个拉练过程中,全力保障出坯设备稳定。先后组织完成过钢通道打磨维护150余次、检查连浇板坯571块,确保不发生缺陷铸坯流入下游。
强在信心满满
“2024年以来,一炼钢板坯作业区认真贯彻落实公司‘两会’精神,坚持对标找差,持续开展铸机提效工作,目前拉速已突破铸机设计,平均浇铸周期控制在33分钟以内,拉动了全流程整体提效稳步前进。此次1号铸机连续浇铸拉练达到591炉,取得圆满成功,验证了铸机极致效率推进的成果。成绩的取得更是对公司党委提出的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坚持追求极致效率要求的有效落实。成绩来之不易,极大地鼓舞了整个团队的士气,也为下一步实现‘两提一降’战略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庆祝1号铸机连续浇铸圆满成功的工作现场,一炼钢板坯作业区首席作业长马威动情地说。
创新引领未来,突破成就梦想。此次1号铸机连续浇铸拉练的成功,是对倒角结晶器在多钢种组合形式下连续浇铸能力的又一次提升,从根本上大幅提高了铸机的生产效率,同时也为后续摸索长浇次组织规律,总结和优化过程中发生的问题提供了宝贵经验。此次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强在全体干部职工信心满满,强在上下同欲、众志成城,是对炼钢人“坚忍不拔、精细苛求、追求卓越、学习领悟”精神最好的诠释,这种“精气神”也势必为炼钢作业部冲刺2025年一季度“开门红”提供了强大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