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朋友圈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 返回目录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放大+
- 缩小-
- 常规
角色
人生如戏,每个人都是舞台上的主角,演绎着自己的故事。在一场场没有剧本的演出里,我们的角色不停切换,每一段经历都是我们独特的人生轨迹。
2019年9月,是我大学生活的开端。彼时,我加入了学院篮球队,开始备战新生篮球赛。想想那个时候,青涩、疯狂。校内篮球高手如云,我们学院篮球队压力很大。然而,年少的我们浑身散发着无畏的冲劲,个个都怀揣着在赛场上斩获佳绩的梦想,我们制定了一个魔鬼训练计划。可以说除了吃饭、睡觉、上课,剩余所有时间都在训练。清晨,我们进行传球、投篮与配合专项训练;夜晚,我们进行实战训练。周末,我们的身影依然活跃在篮球场上,从未间断。队长还为我们制定了每周万米跑的体能训练任务。虽是炎炎夏日,但心中那股敢拼敢赢的劲头如同熊熊火焰,让我充满激情。比赛前期,我们一路过关斩将,势如破竹。在最后的关键比赛中,我们全场几乎处于领先地位,胜利的曙光触手可及。可就在最后一个回合,对方一记三分绝杀,划破了我们的美梦。仅一分之差,我们输掉了比赛。虽然遗憾,但大家心里清楚,青春,哪有十全十美。经历了,就是最美。这是我学生时代的角色,充满活力,让我学会了不惧挫折,心向阳光。
时光流转,2023年8月,我告别了校园,来到首钢矿业公司水厂铁矿。我被分到了西排作业区修理班,在修理工的岗位上实习。2024年3月的一次检修经历,让我记忆犹新。
那天,到达皮带检修现场后,一系列严谨的工作流程有序展开。我站在一旁,看着师傅们剥皮带时手起刀落,一根根钢丝轻松地被剥离出来,心想:这剥皮带看起来并不难。于是,我也跃跃欲试,操起刀子准备大显身手。师傅看到我的举动,只是微微一笑,并未阻拦。然而,理想与现实之间总是存在着巨大的鸿沟。我按照师傅的方法操作,却总遭遇卡刀的尴尬局面。我满心疑惑,向班长请教:“冯师傅,我看他们剥得那么容易,怎么到我这儿就问题频出呢?”冯师傅耐心地为我做了演示,详细地讲解其中的奥秘。原来,下刀的角度与力度皆蕴含着大学问。经过冯师傅的悉心指导,我的手法逐渐熟练起来。经过6个小时的艰苦努力,我们终于成功地剥好了皮带接头。
接下来,码钢丝、刷胶浆、铺胶面、皮带找正、码加热梁、安装水泵、皮带硫化等一系列工作相继完成。之后进入了3个小时的降温环节,我被安排在D3看护工具,而师傅他们则转战另一个“战场”。
夜幕降临,一片寂静。硫化器加热板在缓缓降温,而我的思绪却在不断升温。我不禁问自己:我难道就要一直做些打下手的工作吗?什么时候,我也能独当一面?我必须努力学习,改变现状。天色完全暗了下来,凛冽的寒风呼啸而过,瞬间穿透了我的衣服。双脚被冻得麻木,我下意识地跺脚、搓手,甚至来回跑动取暖。终于,远处传来了车灯的光亮,我内心充满喜悦,是师傅他们干活回来了。通过这一天的工作,我深深地意识到自己的稚嫩与不足。我连去现场使用什么工具都不清楚,甚至在寒冷的冬天去检修都不知道准备一件合适的棉衣。在此期间,我的角色就是一名职场小白,在懵懂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
对现场生产越来越熟悉,2024年6月份,我有幸转岗成为了一名点检员。最令我难忘的,就是组织的西排排岩机转场工程。工程量大,人员紧张,我获得了第一次独立承担点检任务的宝贵机会。第一次独立分配任务,我很谨慎。27项施工任务,我发现自己对其中近10项都不太了解。这造成了我在分配时稍有不妥,比如对于破碎站油箱加热管更换工作,时间与人员安排的不合理,导致了现场未能按照预想的计划发展,虽然没有影响检修进度,但仍然需要改进。那次检修,我记得我们提前66个小时完成任务。那一刻,我心中涌起巨大的成就感。如今,我的角色是一名首钢工人。
学生、职场小白、首钢工人,三个角色、三种心态,每一种角色都有着独特的经历。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都扮演者不同的角色,过程中一直需要奋斗的激情和乐观的心态。未来,一定还会有更多的人生印记等着我们用心灵去感悟,用行动去描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