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朋友圈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 返回目录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放大+
- 缩小-
- 常规
思维一转天地宽
——首钢股份王卫兵创新工作室“电改风”创效纪实
![]() |
王卫兵团队正在研讨攻关方案。 |
经过设计改造,由首钢股份炼铁作业部王卫兵创新工作室完成的一、二、三水冲渣过滤器成功首创应用风动反吹装置替代电动反冲洗,形成新的水冲渣过滤器中通管反冲洗工艺,年可降低电费和备件费约255万元。
水冲渣过滤器是水冲渣系统中的主要设备。为保证渣系统稳定运行,过滤器运转时需要开启高压反冲洗泵(渣浆泵),24小时不间断地对过滤器中通管打水进行反冲洗。依靠泵打水的反冲洗工艺,自迁钢投产以来,已平稳运行了近二十年。据统计,一、二、三水冲渣过滤器使用的反冲洗泵每年平均消耗电费高达269万元,全年反冲洗泵(渣浆泵)的备件费用约27万元。
反冲洗泵运行工艺是最经济的吗?电耗还有无降低空间?在“一切成本皆可降、一切潜力皆可挖”的全员降本浪潮中,冲渣技术创新团队陷入深思。本着降低备件修理费、降低电耗的初衷,一场优化反冲洗工艺的项目攻关在王卫兵创新工作室就此拉开……
创新就是要敢于突破传统的思维模式和运行方式。只有敢于打破常规,勇于尝试新的思路和方法,才能开辟出新的道路,实现突破性的进展。虽然技术创新的路上困难重重,但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只要团队成员锲而不舍地钻研,一定可以攻破每一道难关。
工艺优化不能贸然行动。2024年年初,创新团队先从传统的24小时连续给水改为定时给水进行试验,试图在中通管短时间无水的情况下,让过滤器运转,然后观察管内积渣情况。然而,现实是残酷的,多次试验均以失败告终。虽然试验没有成功,但是攻关团队却通过试验敏锐地发现:渣水混合物在没有反冲洗水的情况下仍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只是由于渣、水比重不同,产生了明显的分层现象,单纯依靠自身流动性,不能将积渣带出中通管。“将渣、水充分混合是不是就能回搅笼池进行沉淀?”这个想法如同一盏明灯,为团队成员指明了新的攻关方向。
思维一转天地宽。结合前期间断性反冲水试验的启示,团队成员打破固有思维,纷纷出谋划策。“我们参照鱼缸打氧原理,提出使用压缩风替代水冲洗的方案,依靠气力,将渣、水充分混合,再通过渣水混合物自身的流动性流出中通管进入搅笼池,进一步打通通过停用反冲洗泵来降低电耗路上的‘梗阻’。”说干就干。团队成员多次进行现场测量,对渣水比反复测算,初步选定了风管规格和尺寸,同步完成现场改造施工。很快,第一代反吹风管装置诞生了,试验继续。
成功并非一蹴而就。试验中大家发现,中通管过长,搅拌后的渣水混合物无法全部流回搅笼池,效果不理想。团队成员们没有气馁,积极解决风管选型、出口端动力不足、倒灌堵塞中通管等问题。经过四次实验、四次改进,历时两个月,第四代反吹风管装置终于改造成功,马上在二冲渣东、西过滤器进行试用。但是,挑战并未结束。
“班长,你快来看看,过滤器漏斗又满了。”试验过程中,频繁出现积渣於满漏斗,造成中通管和漏斗内“搭桥”现象。
困难重重,没有捷径。冲渣现场温度高、蒸汽大,视线范围内,短时间根本看不清。为了尽快查明原因,团队成员持续在现场蹲守观察。5月的气温微凉,然而现场的高温和蒸汽还是在攻关队员身上留下了一道道印记。在大家的共同努力和坚持下,“元凶”终于被找到。经过一系列改进后,“搭桥”现象得到明显改善。
夏季高温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冲渣水水温的升高不仅影响了冲制效果,由其造成的漂浮的浮渣块也成为影响反吹效果的新问题。防止浮渣块出现较好的办法是降低冲渣水水温,但是目前现场设备设施不具备为冲渣水降温的条件。
没有越不过去的高山,也没有啃不下的“硬骨头”。创新团队在防止渣块进入环形沟、过滤器的篦子上下功夫,创造性地在原有篦子的基础上增加了一组活动篦子。这项改进既阻止了浮渣块通过篦子进入,又能将渣块摆动回搅笼池,有效防止了堵塞。
在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题后,团队还对搅笼环形沟盖板进行了改进,消除了热渣水烫伤职工的风险。他们总结形成了新的水冲渣过滤器中通管反冲洗工艺,重新修订了操作规程,固化了使用及维护安全措施,达到了本质上的安全。目前,该技术正在申报专利。
通过改造,一、二、三冲渣分别可停转一台高压反冲洗泵(渣浆泵),每年可降低电费和设备备件费用约255万元。“现场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攻关团队逐个击破、逐一解决。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关注各项改善实际使用效果,并结合季节性生产特点,验证停用高压反冲洗泵和渣浆泵是否还有保留的必要,进一步向极低成本运营目标迈进。”创新工作室负责人王卫兵说。
任重道远扬鞭奋蹄,时不我待只争朝夕。面对严峻形势,公辅作业区把降本行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用足用好技术创新这个“关键一招”,致力于在生产降耗上见效果,在项目创新上见效益,全力以赴打赢降本增效这场硬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