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朋友圈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中国人的“年味”

首钢日报 A04版副刊  首钢股份 陈建文 2025年02月10日

家是烟火生处,年是温情归来。

四季变迁,时节总能带来新的期许。有人跨越山海,赴一场浓墨重彩的家宴;有人悉心准备,借助习俗的传承祈愿安康;也有人遥寄问候,用熟悉的味道传递惦念。无论何种方式,节日里最动人的永远是情谊。而这些节日里,唯有中国年,让亿万国人同时迁徙,只为一次团圆。而这一次团圆,不过是一碟饺子,几杯酒,用一种平凡的“年味”,盛满团圆的意义非凡。如果这些都没有,只要家人在一块儿,这也是最好的新年。

年味,是有家回的踏实。新岁序开,不只是日历的更替,更是人与人的靠近。参加工作以后,回家的次数越来越少,过年,再也承受不住搁置的思念,无论跨越千里,也要回家过年。一个人为寻求他所需要的东西走遍了全世界,回到家里,找到了。家是寄托、是港湾,亦是每个人行走世间最坚硬的铠甲。不管你在外面受了多大委屈,遇到多少挫折,只要一回到家,心里就舒坦了。人有家可归,犹如帆船有了锚,置身狂风巨浪也不会迷失方向。亲人的等候,爱人的拥抱,足以让游子熨平心里的褶皱,拂去满身的风霜。那扇永远敞开的家门,就是我们最深的依恋和最大的支撑。真正的年味,不只是贴春联、看春晚的喧闹,还有与家人相聚的欢喜,炉火蒸腾,夜空明亮,爱的人都在身边,最浓厚的年味,不过就是有家回,有饭吃,有盏灯火守候。

年味,是有饭吃的温暖。汪曾祺先生曾说:“四方食事,不过一碗人间烟火。”红灯笼点亮街巷,热饭香连通心房。提及过年,自然离不开饭桌上的吃食,日子渺小重复,却不失烟火与幸福。记忆中的年夜饭是母亲从早忙到晚的不停歇,做蒸糕、炸圆子、包元宝,少时不理解,何必为一顿饭大费周章?时间和距离让我渐渐懂了,俗世烟火气,最抚凡人心。即使背井离乡多年,只要闻到故乡的味道就会想起儿时的美好。热闹的家宴,藏着绵长的温柔,几道可口的饭菜,也埋着无言的深情。正如《舌尖上的中国》中说:“这是巨变的中国,人和食物,比任何时候走得更快,无论他们的脚步怎样匆忙,不管聚散和悲欢,来得多么不由自主。总有一种味道,以其独有的方式,在舌尖上提醒着我们,认清明天的去向,不忘昨日的来处。”外面的饕餮盛宴只能暖胃,家里的寻常饭菜却能暖心。家人围坐的温馨,共享美食的愉悦,便是治愈孤独,赶走寒冷的良药。当新年的钟声响起,能回家吃一顿团圆饭,哪怕只是一碗饺子,也是人这辈子最温暖的慰藉。

年味,是有人念的柔情。从迁安开车回老家过年,抵达时已接近凌晨。但往往我们还没到门口,就能远远地看见家里灯火通明,平时习惯早睡的父母,会一直眼巴巴地等待,看到车子驶进小巷,父亲赶紧上前迎接,母亲也连忙去厨房热饭,原本萧瑟冷清的冬夜,瞬间就变得热气腾腾。一声“爸妈”,把思念用嘴巴说给耳朵听,眼睛却先动了情。家人闲坐,灯火可亲,人间至味是团圆。能有人爱,被人念,即是求之不得的人间至福,至亲至爱的惦念,就像黎明前的一束光,让每个迷茫无助的人,找到了灵魂的归处。故乡的炊烟,家人的欢笑,会为新的一年注入无穷的活力。

时间换了后缀,我们都要开启新章。春节,是时间给每个中国人的良辰美景。愿我们,万事欣,岁安平,三餐四季烟火暖,共享人间确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