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朋友圈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解好降本“必答题”

——首钢技术研究院发挥协同创新作用助力集团降本增效

首钢日报 A02版综合新闻  通讯员 宋鹏心 2025年02月07日

攻关团队检查产品表面质量。

2024年,钢铁行业遭遇“寒冬”,特别是进入下半年,市场形势愈加严峻复杂,有效需求不足,供需矛盾突出,给企业发展带来极大挑战。重压之下,降本增效成为企业练强内功、争取发展主动权的“必答题”。

钢铁制造流程长,降成本工作涉及铁、钢、轧及热处理等多道工序,不仅需要全流程多专业的共同参与,更涉及各界面的高效协同。从技术角度来讲,既要全力以赴争取更大降本实效,又要千方百计保证性能稳定,其中难度不言而喻。

2024年3月15日,集团领导到技术研究院调研,提出殷切期望,要求技术研究院充分发挥集团技术创新“发动机”作用,做带头干、统筹干的主力军。对此,技术研究院党委深刻领会集团领导调研讲话精神,强化使命担当,找准角色定位,进一步主动作为,提出“一二五”工作思路,即以“推动技术创新成为首钢第一竞争力”为一个中心,持续增强“顶天立地带头干、协同创新统筹干”两项功能,落实“五方征询明方向、四项统筹谋大局、三制配套抓落实、两个维度见实效、一支队伍强作风”的五方面具体行动,努力让“发动机”的动力更强、转速更快、贡献更大。

向技术创新要动力,向管理创新要效率。为应对市场变化和激烈竞争,技术研究院以“一引领两融合”为路径,坚持协同创新统筹干,进一步发挥首钢“产销研”团队优势。2024年8月以来,牵头建立了联合降本推进机制,加强与生产基地、迁顺和京唐技术中心、股份营销中心等单位的工作协同,按月分析订单,深挖技术潜力,精准制定降本、提质工作措施,并建立管理台账,以清单化管理、闭环式落实,切实推动质量效益提升。

每月月初,技术研究院协同基地制造部和技术中心,以订单为基础,根据下传合同规格、用户需求、过往产品性能水平等,从合金设计和工艺优化两方面着手,研究制定降本措施。各作业部根据既定方案,精准组织执行和落实,科研团队针对出现的问题及时开展攻关。各单位各部门配合有序、高效协同,实现了跨工序综合能耗的优化降本,最终保障了产品低成本、高质量、按期交付。

在合金降本方面,针对热轧Nb-Ti系微合金化钢,通过实施窄成分控制、窄温度控制等技术手段,成功解决了以Ti代Nb后力学性能波动等关键问题,通过优化热轧工艺参数,确保降成本不降质量,产品性能满足要求,得到用户认可。开展镀锌DP780+Z合金降本,针对过程中由于合金元素降低导致的强度偏低问题,制定包括成分体系优化、镀锌工艺优化等应对措施,实现性能稳定控制,吨钢降本超900元。

在工艺降本方面,通过采取优化外板机清降损耗、铁素体轧制、连铸提拉速、中厚板正火轻处理、部分冷基料取消热轧平整工序、优化切边余量等措施,实现高效高品质制造。针对先进高强钢产品存在成本偏高等问题,组织开展了质量特性预判,通过成分体系优化和生产工艺优化,有效提升了产品质量。同时深入用户现场跟踪使用情况,及时提供成形、焊接等技术支持,切实提升用户满意度。

承压而上,迎难而进,以生产制造的“极低成本”锻造降本增效的“比较优势”。基于订单的降本工作开展以来,共梳理订单超10万条,实现合金降本3500万元以上,工艺降本2500万元以上。“一引领两融合”下的向新而行、同频共振,为逆境突围提供了有效路径,交出了优异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