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朋友圈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首钢水钢发挥“工业余热” “温暖”千家万户

首钢日报 A02版综合新闻  水钢站记者 王祥 李章辉通讯员 冉梦婷 2025年01月24日

水钢能源事业部职工查看线路。

水钢3号高炉冲渣水热质交换设备。

提到首钢水钢,人们脑海中会自然地浮现出滚烫奔腾的铁水、机器轰鸣的生产线。但今天,我们要揭秘的是其鲜为人知的“温柔面”——利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余热,为六盘水市区千家万户“送温暖”。这不仅是一项技术创新,更是对资源的极致利用,让每一份能量不再流失!

变废为宝 绿色奇迹

近年来,水钢通过六盘水地企联合方式建设先进的余热回收系统,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高温废气、冷却水等热能收集起来,经过净化与处理,转化为供暖所需的热能资源,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赢”。此外,这些余热还能供应给周边居民,为居民提供廉价的供暖热源,降低居民的供暖成本,实现能源的再利用。而通过将钢厂的余热用于供暖,还可减少对石化燃料的依赖,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对改善空气质量和保护环境具有积极的作用。

近年来,六盘水市开始在城区采用集中供暖的模式,彻底打破了西南地区没有集中供暖的格局。据了解,六盘水市超过三分之二的供热面积是利用水钢生产钢铁的余热作为供暖的热源。截至目前,六盘水市已累计投资5.6亿元,建设集中供暖管道149公里、换热站52座,供暖能力达252兆瓦,集中供暖签约面积和覆盖面积分别达到了987万平方米和681.8万平方米。2023—2024年采暖季,供热面积达252.79万平方米,31个公建用户和36个居民小区(约1.2万户居民用户)使用了集中供暖。

钢铁之心 温暖传递

“寒冬”之下,水钢以实际行动履行社会责任,为社会稳定和民生福祉作出了积极贡献,彰显了钢铁力量,体现了钢企“热”度。

2019年,水钢开始为六盘水市热力公司供热,标志着向六盘水市区集中供暖工作正式启动。水钢余热利用站项目由六盘水市热力公司与水钢合作建设,于2018年启动实施,先后建成换热站6座,供暖能力达114兆瓦,是市中心城区集中供暖的主热源。

2024年,水钢在供暖保障方面再度发力。在2023年的基础上,新建减温减压系统和6号鼓风机置换汽动鼓风机项目,将节约的高炉煤气用于提升蒸汽产出,并通过新建的先进的供暖设备进行处理。在正常情况下,每小时可提供30吨—50吨蒸汽,为市民抵御严寒提供了坚实保障。

水钢能源事业部生产室主任陈升志说,冬季为市民供暖是水钢地企共建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为此,水钢着力加强设备管理,全力做好气源全回收工作,精心强化能源平衡,最大限度提高供暖能力。平均每天自发电量30万度以上,温暖市民的冬天。

在能源事业部热力(燃气)作业区,现场是一片繁忙有序的景象。近一段时间以来,该作业区多次组织检修人员,对供暖设备设施进行全面细致的消缺工作,确保系统稳定运行。“我们每天坚持对设备进行一班三检,认真做好运行参数记录。每一次检查、每一个数据,都是我们对市民温暖的承诺。”水钢能源事业部燃气(热力)作业区1—7号锅炉站班长林子茂说。

地企合作 源远流长

2019年10月,水钢3号高炉渣水换热站、乏汽换热站、环冷三四段换热站、汽水换热站,通过六盘水市热力公司换热首站正式向市中心城区进行供热。每天回收的热量在4260吉焦左右,供热面积90万平方米,市中心城区3所小学及部分医院都能享受到余热回收利用的福利。当年,水钢共向六盘水市热力公司提供供暖总蒸汽量71629吨,平均每小时25吨。

2020年冬季,受天然气资源有限及用户需求自然增长的双重影响,城市集中供暖用户增长后,供热需求随之增大。2021年3月,经过水钢和六盘水市热力公司考察和调研决定,启动4号高炉冲渣水余热回收项目及7号环冷三段、四段烟气余热回收项目。经过多方协调论证,该项目于当年9月16日开工,11月16日投入使用。项目投用后,不仅增加了市区供暖范围,居民取暖温度大幅提高。

近年来,为做好冬季保供工作,水钢果断采取措施积极应对,及时停运烧结余热发电设备,将内部的低压蒸汽优先保证市区集中供暖,每天将产生的蒸汽全部用于保障民生,日均减少发电量30万千瓦时以上。

环保之路 我们同行

自2018年起,六盘水市人民政府已连续七年将集中供热工作纳入六盘水市级“十件民生实事”进行统筹,不断补齐设施短板,提升集中供暖水平。该市中心城区已构建了以水钢工业余热利用为主、区域天然气锅炉供应为辅、应急调节为补的热源保障体系,供暖能力达252兆瓦。同时强化科技赋能,向用户提供持续安全稳定的供暖服务。自2021年起,自行研发建设供暖设施基础信息数据和自动化监管平台,2023年实现了用户供暖温度远程控制、设施设备故障自动预警。在此基础上,2024年初,就用户室内温度控制方面,六盘水市热力公司建设了专门的实验室,研究不同外墙维护结构和保温材料的能耗情况,将供暖温度误差值控制在±1℃范围内,大幅度提高了用户供暖使用体验感。

工业余热回收利用,不仅为千家万户送去了温暖,更是钢铁企业绿色转型的重要一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政策的持续支持,我们有理由相信,钢厂的余热利用将会更加高效、广泛。或许在不久的将来,更多的城市将加入到这一绿色供暖的行列中来,共同绘制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美好画卷。”水钢能源事业部生产室主任陈升志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