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朋友圈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 返回目录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放大+
- 缩小-
- 常规
年味藏在年货中
“吃了腊八饭,就把年来办。”同家人一起上街赶集置办年货,看着街上的车水马龙、大集的人潮人海、超市的异常火爆,忽然让我回忆起小时候置办年货的点点滴滴……
小时候,生活在南方农村的我,最喜欢跟着父亲到镇上逛街购买年货。在临近春节之时,大街两旁就早早地摆满了过年的商品,有铺地而放的春联,有各式各样的年画、大大小小的中国结,有琳琅满目的糖果糕点和各种味道的瓜子花生……菜市场里更是热闹,卖菜的小贩不停地吆喝着菜名,买菜的不停地讨价还价。走在街上置办年货的男女老少们也个个衣着光鲜,喜气洋洋。“年味”从置办年货时,就这样热热闹闹地开始了。
我跟着父亲悠然自得地推着永久牌二八自行车,挤在人声鼎沸的街道上,寻找家里缺少的年货,挑选讲价,再将大把大把的年货往家里送。有时,一天竟要跑两三趟才最终买齐。记得有一年,自己特别想拥有一块电子手表,央求了许久。那年父亲从镇上办年货,果真给我买来了电子手表,我甭提有多高兴了。即使现在回忆起,嘴角依然能美滋滋地弯成月牙状。
除了到镇上赶集购置年货外,在腊月农闲的时候,咱乡里人还忙着在家制作年货。做年粑、打麻子、打豆腐、做米酒糟……我的母亲就很善做米酒糟。蒸熟糯米饭后,撒些米糗,发酵一周左右,香甜凉爽的米酒糟就做成了,至今我都很爱吃。
“小孩小孩你别哭,进了腊月就杀猪”“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在家乡,“杀年猪”迎过年,是备年货的重头戏。进了腊月,大部分人家都要杀猪,为过年包饺子、做菜准备肉料,民间谓之“杀年猪”。一般家里养的猪要到年前长大到二百来斤才能出圈,除了自留一部分过年吃和做成腊肉来年慢慢吃,剩下的猪肉会拉到村头或镇里去卖,也算是一笔年收入。辛勤劳作了一年的乡亲们用心筹备着一件件年货,家家户户好不热闹,喜迎新的一年的到来。
藏在年货里的浓浓年味,一直是孩童时对过年最美好的记忆。过去的年代,物资匮乏,年货中的一些小零食也只有到过年时才吃得到。酥糖、瓜子、花生等都是过年时必不可少的“常客”,摆装在精致的木质糖果盒里,供前来拜年的乡亲们品尝。作为“馋小孩”的我们,只有在过年时才能小小地“放肆”一把,挨家挨户、一家不漏地拜年,离开时还不忘从糖果盒里抓上一大把揣进衣兜、裤兜,定要满满当当的。
如今,我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物质财富也极大丰富,年货的种类越来越多。不同年代的年货给不同年龄段的人们留下了不同的记忆,不同年代的年货变化也展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背影。有钱没钱,回家过年。长年奔波在外的游子,历经春运火车票“一票难求”和旅途劳顿的辛苦,千里迢迢回家与家人过年吃顿团圆饭,那种浓浓的亲情才是最好的“年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