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朋友圈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 返回目录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放大+
- 缩小-
- 常规
首钢情
一生首钢人,一世首钢情。
在这座繁华的城市,首钢是我的第二故乡,是梦想萦绕的地方,是生命深处慢慢融合的归属感与自豪感。十几年来,我既倾情于它波澜壮阔的历史,更醉心于它“敢为天下先”的奋斗精神。
一张老照片无意被翻找出来,红墙绿瓦,飞檐翘角,极富中国特色的一座建筑赫然在上。这是首钢厂东门,是很多首钢人心中的地标。拿着这张照片,时间仿佛回到了过去,曾经经历的种种不断浮现,渐渐的,一种历经时间打磨却愈发醇厚的亲和感,一种抑制不住的怀念油然而生。
“小郭,来喝点儿。”一个周末的中午,离厂东门不远的一小饭店里,我和师傅对饮。“师傅,您也少来点儿,不少了。”我边倒酒边劝着。两只大海碗在桌上摆着,明晃晃的白酒冒着酒花在大碗里不停摇晃,倒映出师傅那张布满岁月的脸庞。师傅是地道的北京人,从2008年开始在曹妃甸带我多年,教会我很多。“这酒啊,醉了也甘愿。”师傅笑着拿起碗便咕咚咕咚喝下两口,就这样两人喝到了午后。临走时,师傅望着远处高耸的厂房道:“年底老厂就要停了,这小酒馆就不知有没有了。”说完,师傅的眼里满是落寞,看得出来,他对北京老厂有很深的感情。付完钱,望着师傅在阳光下被拉长的曾走过半个世纪的背影,这一刻,我对老厂、对首钢人都有了更深的感触。
2008年,第29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北京举办,那场无与伦比的运动会为国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为了能够成功举办一届绿色奥运,缓解北京的环境压力,首钢在2005年决定搬迁到曹妃甸。“一切为了奥运,首钢与奥运同行。”当首钢人喊出这句口号时,从师傅的眼睛里可以看出来,他们是百感交集的,那高耸的高炉和飞溅的铁花就如他们的青春般,让人难以忘怀。
那天,午后的阳光显得特别耀眼,像极了那明晃晃的酒花,带着一份热辣与难忘。下午三点,我和师傅坐上了赶往曹妃甸的班车。从车窗看去,长长的车队宛如长龙般在阳光下蜿蜒前行,车身上“首钢京唐公司”几个蓝色大字熠熠生辉。车外一片繁华,车内干净整洁,看着这犹如钢铁般的精气神,顿时这幅至今记忆犹新的画面映入了灵魂,一种强大的自豪感油然而生,心中暗暗自豪:我是京唐人,我是首钢人。
车上,师傅和我聊起了首钢的历史。有这样一个说法:一部首钢史,半部北京史。始建于1919年的首钢,不但是中国钢铁工业的缩影,更是见证了中国钢铁工业的历史跨越。当年,首钢是共和国名副其实的“钢铁巨人”,厂区内钢花四溅、钢水奔流的场景见证了生产的喧嚣,高耸的烟囱和明亮的炉火诉说着工业的辉煌。就这样讲述着,聆听着,首钢走过的历史,曾经的点点滴滴,我的心慢慢沉放,慢慢融进了这部百年辉煌的进程之中。一段山海连接的车程,仿佛让我走过了首钢百年的奋斗旅程。在历史的回望中,我看到了首钢人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的奋斗岁月,看到了那些岁月如何奔驰,如何挨过了冬季,迎来了春天。
“预备……”砰,在这个春天,随着发令枪的响起,百名参加首钢京唐投产十五周年暨第十四届职工文化节开幕式的环厂跑职工迎着绿树清风,斗志昂扬地冲了出去。这一奋进冲刺,传承的是首钢京唐人十五年岁月的青春和奋斗,这一场坚持和努力,面向的是首钢人充满希望的未来和梦想。
“你有没有听说过‘蝉翼钢’?”今年七月份,当同事问起来首钢京唐参观学习的60名北科大学子时,他们兴奋地说:“那是我们北科大的5G钢制录取通知书,我都恨不得以旧换新了。”不错,京唐的“蝉翼钢”已多年被作为北科大的录取通知书。“蝉翼钢”是首钢京唐生产的5G设备用钢,因它薄如蝉翼,光似镜面而得名。亮相党的二十大、北京冬奥会,是首钢京唐人的骄傲,更是首钢人站在高端、引领高端的不变初心。近年来,从只有0.07毫米厚的“蝉翼钢”,到高难度的9Ni钢,从用数字化重新定义的生产链条到国内先进的智能化标杆工厂,从钢铁行业第一批环保绩效A级企业到对绿色之路的探索和低碳之路的实践,首钢人始终争做国家重大战略的实践者和贡献者,传承“敢闯、敢坚持、敢于苦干硬干”、发扬“敢担当、敢创新、敢为天下先”的首钢精神。
春去冬来,十五年时光荏苒,首钢精神已在京唐人心中深深扎根,而承载这种精神的正是师傅所教的首钢人的梦想、匠心、厚德、奋进。这种精神的共鸣与京唐人的爱企之情已浑然一体,鼓舞着一批又一批的京唐人奋勇前行,更犹如坚实的基石般,托举起一代又一代首钢人的生命重量与灵魂寄托,在这片生机勃勃的沃土不断传承下去。
岁月静好,花落无声。在一座城,发现生命的价值是惊喜和幸运的,但发现一个城市、一个企业乃至一种精神的魅力所吸引之后,灵魂才会在此处安放。正如“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一生首钢人,一世首钢情,此心安处是吾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