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朋友圈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 返回目录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放大+
- 缩小-
- 常规
过年的日子
岁月脚步匆匆,不知不觉间,附近商场超市里歌手刘德华那首“恭喜你发财,恭喜你精彩”熟悉的旋律再次回荡在各个角落,蓦然发现,2025年乙巳蛇年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来了。
这是我人生的第56个春节,也是入职首钢后的第35个春节。56个春节之中,除去少不更事的几个,这一年一度的春节,见证了我从一个“愣头青”成为一名少年眼中的“白胡子老爷爷”的历程。我出生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的河北,当时正是缺吃少穿的年代,饥饿的感觉时常伴随着我的童年。到我七八岁时,忽然发现,过年的日子是一年中最好的日子,这个发现让我非常兴奋。那时,一进入腊月,家里人会开始给孩子们置办新衣,把平时穿的带补丁的衣服换下来,等过了正月再换穿。到了腊月二十六七,家里开始陆续吃些细粮,大米、白面、炸糕、猪肉、羊肉,搭配着粗粮吃,要知道,这样的待遇日常很难遇到。到了除夕,家家户户会炸油饼、麻花、江米条等,吃的菜也由平时的土豆、白菜,提升为豆芽、粉条、豆腐等平时不常吃的稀罕东西。到了跨年夜,饭后还多了瓜子、糖块、黑枣、红枣、花生等零食,揣在兜里幸福感满满。半夜三更,朦胧中被父母叫醒,出去到院子里生篝火、放爆竹,这些事情都是我最爱干的。记得有一次,生篝火时竟把刚穿的新棉袄烧了个洞,母亲脾气特别好,没有骂我。过年燃篝火的习俗成为小时侯最甜美的记忆,直到现在,这习俗还保留着。盼着过年,成为小时候最热烈、最现实的期盼。
参加工作远走他乡后,生活逐步好起来了,穿新衣、戴新帽、吃好的等需求不再需要过年去实现。对于春节的记忆,印象最深的就是看春节联欢晚会,那欢声笑语耳熟能详,一直津津乐道好多年。在首钢工作的这些日子里,一年一年过得飞快,但生活是一年比一年强。我入厂时,每年年底厂里组织全体职工聚餐,一坐就是三五十桌。后来,改成每年发些饮料、啤酒、火腿等。记得有一年过年,为了让父母也感到企业的温暖,我把啤酒和饮料硬是费尽周折带回到千里之外的老家,现在想想,真心佩服当年的自己。现在,企业每逢过年时仍举办各种活动,新春送祝福,营造祥和的过年气氛,满满都是企业对职工的浓浓关怀。
春节是中国民间最隆重、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之一,是中国人的大节,也逐步成为世界的节日。2006年,春节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4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影响渐广。在我看来,过年的日子,首先是团聚的日子,每逢过年,无论相隔千山万水,能回家过年都要千方百计地回家,享受“在一起”的日子,不管车票是否难买,天气下雨还是下雪,都阻挡不住回家的脚步;过年的日子,是盘点的日子,大家盘点一年的收获,把酒言欢,享受收获带来的喜悦,体现出一种辛苦过后的幸福;过年的日子,是热闹喜庆的日子,挂灯笼、贴窗花、贴对联,孩子绕膝,亲朋互访,所有的不开心在此刻都被放下,所有的烦恼都在此刻被抛之脑后;过年的日子,也是种植希望的日子,立春前后,万物萌动,一切重新开始,醉里挑灯看剑,未来前景可期,一切还来得及。
相比往年,2025年的春节注定是个更加特别的春节。世界变乱交织,庆幸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国度。在又一个新春佳节来临之际,除了缅怀为今天幸福生活献出热血和生命的先辈们外,唯愿伟大的祖国欣欣向荣,企业稳健发展、业绩常红,老人们康健、孩子们快乐,每个人都能实现自己的梦想。过年的日子即将到来,让我们一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