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朋友圈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闲不住的轧钢“带头人”

——记京唐热轧作业部赵明明

首钢日报 A02版专版  京唐站记者 杨立文 通讯员 张书浩 2025年01月13日

从解决各项技术难题、突破重点课题到参加首届全国“红旗杯”班组长大赛决赛,并荣获优胜选手,首钢京唐热轧作业部1580产线丁班轧机组长、高级技师赵明明,自2009年进入首钢京唐以来,不断探索前行,成为轧钢生产线上的“带头人”。

在首钢京唐热轧1580产线,赵明明是出了名的“闲不住”,对待每一项工作,他都展现出极高的责任感和无穷的工作热情。作为轧机区域的班组长,他时刻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对生产进行指导,不同区域遇到突发状况,他也总是第一个站出来,主动解决问题。别看他年龄不大,却是一名经验丰富的“老班长”。

带钢质量是体现热轧产品竞争力的关键。在实际生产中,带钢表面的氧化铁皮缺陷较为常见,这不仅严重影响了带钢的表面质量,还对轧辊的消耗指标造成不利影响。在探究氧化铁皮缺陷产生的过程中,赵明明意识到:“当辊面接触弧长较大时,轧辊氧化膜容易剥落,进而导致氧化铁皮的形成。”随后,他将注意力集中在轧辊直径上,用数据分析清楚了轧辊直径与带钢氧化铁皮产生的关联关系,通过与专业团队的深入研究,对机架间冷却水系统和轧机压下率等关键参数进行了优化调整。以上改进措施成功将氧化铁皮缺陷发生率降低了0.029个百分点,年综合效益提升约180万元。

有一段时间,精轧带钢尾部“亮印”现象频发,不仅影响了产品质量,也增加了成本。赵明明将这个“硬骨头”作为攻关项目。他分析了几个月内的生产数据,最终将焦点聚集在轧辊曲线上,发现当轧制一定公里数之后,轧辊中间部分磨损加重,而相关参数未能得到及时调整,导致带钢受力不均,造成带钢尾部“亮印”。随即,针对问题,他与攻关团队制定了措施,实施后缺陷明显下降,有效提高了产品质量。这项研究成果不仅攻克了作业区的技术难题,同时还获得河北省QC质量成果一等奖,相关论文在《模型世界》期刊上发表。

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设备的稳定运行直接影响着产品质量。围绕设备稳定,赵明明又动起了脑筋。他与班组成员一起对轧破缺陷进行梳理,最终将攻关方向锁定在精轧机立辊和侧导板上。立辊与侧导板分别处于产线的不同位置,但它们的作用却是一致的,那就是让板坯在生产过程中保持在一个合适的水平位置,从而保证板坯整体受力均匀。虽然两者的作用相同,但在使用过程却有所不同。经过研究,攻关组成员决定从自动化手段上入手。一方面,通过优化使用程序,开发立辊辊缝在线修改功能,使其在生产过程中随时可以完成参数修复,保证立辊发挥作用。另一方面,对于起同样作用且相对检测方便的侧导板,通过改进控制方式,增加侧导板框量消除程序来提升侧导板精度。经过努力,终于改造成功。他们利用检修停机等生产间隙对侧导板进行实际测量,并建立了跟踪台账,实现了全方位检测,设备精度和产品质量得到了保障。“设备的稳定运行是保障正常生产的基础,是保质量、保成本、保安全的基本条件。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啊!”赵明明常说。

在例行巡检时,赵明明发现,轧机班组粗轧区域的辊道设备总是长期保持运转,即使无钢通过时,辊道也是保持怠速运转,这就浪费了大量能源。“在确保生产的条件下,能否停转一部分辊道?”赵明明看着运行的辊道沉思。巡检结束,他立即联系首自信公司,以及设备、工艺等相关人员共同研究对策,寻找解决方法。通过优化辊道运行逻辑,大幅降低了电耗,年可节约电费60万余元。“只有立足岗位,结合现场实际,深挖设备潜能,打通降本堵点,才能不断创造效益。”赵明明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

“大到企业、小到个人,已经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只能代表过去,唯有不断学习进取,才能赢得未来。”长期工作在一线的赵明明始终深信“活到老、学到老”。如今,“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已经成为他的口头禅。

赵明明利用空余时间自学了精益管理方法,探索更多解决问题的思路。他利用质量管理五大工具,解决现场轧制难题和质量难题,完成改善课题7项,自主组建完成4项;他运用精益方法,立足现场对影响效率、效益、安全、质量、降本增效的问题点进行改善,并输出多项改善提案;他将自己在操作过程中的经验、方法进行总结提炼,完成多项OPL点滴教育素材,多次获得公司优秀。

“知识面广、考核深入、创新性强,我们只有积累大量的生产技术知识、设备运行经验,才能答好现场这份考卷。”这是赵明明分享“红旗杯”班组长大赛经验时的感悟。大赛归来后,赵明明立即与团队成员进行复盘。他认为,所有的学习都是为了生产,而参加“红旗杯”班组长大赛,正是对他提高技术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一大考验。大赛对选手的实践力、创新力提出了极高要求,并且涉及现场安全、设备、质量等内容。通过与全国优秀选手交流学习,赵明明不仅掌握了大量专业知识,更将多年的技术经验融会贯通,助力解决现场生产发生的质量问题。

“只有大家向共同的目标迈进,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团队作用。”赵明明非常注重班组成员共同进步,无论何时、何地、何事,他总是与大家一起共同研究解决问题、共同提高。在他的班组里,大家互相关心、团结协作,不断创出新业绩,带领班组获得了首钢京唐2022年度先进集体。他本人也先后获得首钢京唐2019年度先进个人、2022年金牌班组长、2023年度工艺稳定之星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