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朋友圈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 返回目录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放大+
- 缩小-
- 常规
冬天的味道
2024年的冬天是个特殊的冬天,时值2025年元旦,依然没有下过雪。央视天气预报中说,当前是1961年以来最温暖的冬天。毕竟是冬天,小北风吹着,天还是很冷,冬至大如年,人间小团圆,饺子是必然要吃的。
到市场肉店里买肉馅儿,小店里已经挤满了人,老板手起刀落,麻利地在案板上“噼噼啪啪”剁肉。绞肉机在嗡嗡作响,老板娘在一旁绞着肉馅儿。一位大妈正在和老板探讨哪块五花肉好。我一看,原来是同事的母亲,赶忙打招呼:“阿姨,您从北京回来了?”“原来是你啊。”阿姨很健谈,“我回来住了。北京的肉不好吃,我在咱这儿买点好五花肉给邻居寄回去。你知道哪有顺丰快递吗?”真是把我问住了,“我还真不知道哪有顺丰”。后面来的一位年轻人走过来说:“顺丰在东市场北面,走到头,再往东走……”阿姨买了四块肉,分装好放到小拉车里,心满意足地走了。热心肠的阿姨,心里装着冬天里的一把火,这温暖的火能让京城里的邻居吃上香喷喷的红烧肉,这冬至的味道连接着矿山和北京。
买了肉,绞好肉馅儿,走在回家的路上,经过校园,校园里高高的柿子树上依然挂着一颗颗橙红的柿子。今日的天空格外蓝,红彤彤的柿子在蓝天的映衬下格外亮丽,像一个个小太阳,让人心生温暖。不由得想起它另一个威武的名字——“凌霜侯”。传说,朱元璋未发迹时,逃命途中饥饿难耐,见有一树,霜柿正熟,取食之,得以活命。多年后,朱元璋攻打采石,途中路过,再次见到这棵柿子树,便下马,将身上红袍披在树上,说:“封尔为凌霜侯。”
校园里的柿子最先熟的,总被鸟雀啄食,它们是最明白的“美食家”。柿子也是许多学生的向往,柿子成熟时,校长让摘柿子,我把柿子拿到节气课上给学生们当奖品,大家争着要。柿子发完了,我拿了糖当奖品,学生们不要糖非要柿子,我就把家里的柿子拿来发。现在家里的柿子也没了。这高高的树顶上的柿子谁也摘不下来,只能翘首仰望。红红的柿子高高挂,自有高不可攀的“凌霜侯”的身价,倔强地为冬天的鸟儿备餐。北方柿子很常见,红红的柿子如今能够带火一片平凡,秋冬时节,哪有几棵柿子树,哪就是一处景点。它平凡中蕴含独特的品格,树不生虫,霜叶可书,嘉实味美,历冬不落。过去秋冬时节,家家窗台上都会摆几个红红的柿子,我妈妈就爱吃柿子。人们也会在冬天吃冻柿子。柿子寓意事事如意,奶奶家有个柿子样的盛东西的小盒子,和真的一样,会让人忍不住想拿起来咬一口。看着树上耀眼的柿子,我不由得想着哪天还得买点柿子去。
回到家里,拿出姐姐捎来的白菜、胡萝卜、大葱,切馅儿、和面、包饺子。姐姐家的白菜是小雪节气才起的。经霜的白菜中的淀粉会转化成麦芽糖酶,然后变成葡萄糖,吃起来特别甜。切开白菜就能闻到一股清香,中间的白菜芯格外可爱,白白嫩嫩的身子层层相拥,鹅黄的叶梢弯弯曲曲、挨挨挤挤。白菜芯娇嫩脆爽,小时候大人们可以用白菜芯就酒的,腌好的酸菜芯也是我们小时候抢着吃的。这些是旧日冬天独有的味道。
对门儿的大姐送来了两块自己做的肉皮冻。大姐退休了,做了好吃的就给我们送点来。肉皮冻在过去是典型的冬天的节令美食。不仅是因为过去没有冰箱,除了冬天冻不上,还因为平时大家很少吃肉,没有肉皮。等过年前杀猪了,才会有肉皮做皮冻吃。吃饭时孩子说:“今天的饺子真好吃!”吃着白菜胡萝卜猪肉馅儿的饺子,就着晶莹剔透、Q弹可口的肉皮冻,这朴素的冬至味道里融进了浓浓的亲情、邻里的惦念。
节气群里,大家纷纷晒饺子,各家的馅儿不同,煮的方式也不同。来自沧州的宝妈展示了特色——面粥煮饺子。孩子们的“九九消寒图”也一个个安排上了,测了一年中最长的日影。在这白昼最短的一天,我们一起过着团圆的节气、感恩的节气、累积的节气,更是一个有盼头的节气。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当年漂泊异乡的杜甫受到夔州都督柏茂林的照顾,暂时安居,写下了传颂千年的《小至》。他在冬至最长的黑夜中看到的不是寒冷,而是萌动的春意,等待日子一天一天变暖。“吃了冬至饭,一天长一线。”自此,新的循环重新开始。自然的节律,亦是人生的况味。这豁达疏朗的心境,是古人留给我们的冬的启示,也是冬节的真味。“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在这昼短夜长的冬至,我们尽情品尝了冬天的味道,看到了春的召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