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朋友圈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基于钢铁企业设备管理的三元流设备管理理论与方法

首钢日报 A03版钢铁与城市服务  首钢京唐 崔胜国 2025年01月03日

设备管理理论,强调全系统管理、全员管理、全过程管理和全生命周期管理,这些都是从设备特点与运行环境出发,力求做出全面统筹考虑。这些理论从不同侧面动态分析设备与管理设备,包含了复杂的理论计算,当想要做出全方位的分析时往往需要多部门多名技术人员的共同分析,而这往往是短时间内难以办到的,还要为部门或专业之间的协调耗费大量精力。而对于基层的设备管理者,更需要易学易用的管理工具,以及有针对性的集合式处理设备问题并做出准确预判的方法,这就是设备管理的“三元流管理法”。它不仅可以作为针对某台套设备的分析工具,也可以成为应用于整个设备系统的管理方法。

设备管理的三元流分析方法提出的背景

处于现场的设备管理,更依赖于基础数据的收集、储存、保管、整理、分析,而如何让基层设备管理者,如运行人员、维修人员、点检人员、基层设备专业人员在短时间内对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有效的判断并制定出合理的处理解决方案,则是当务之急,需要正确的分析方法,这就是设备管理的“三元流管理法”,这种方法更多地是作为一种分析工具使用的。

将这种“三元流管理法”扩展于设备的日常管理工作中,作为设备管理的基础理论依据与指导原则,就形成了“设备管理三元流理论”。设备管理三元流理论源于设备的空间点分析与空间点管理,从此发展与外延,还可以应用于设备系统的分析与管理。那么,这种方法或理论具体是什么?

设备管理的三元流分析方法定义

设备管理的三元流分析方法,就是对于设备运行状态、设备故障的判定甚或是设备维修改造方案的制定,要以三根坐标轴的数据为依据,假设为X、Y、Z三轴,X轴即物流,Y轴即人员流,Z轴为文档流,此三轴坐标点所对应的空间点即是设备运行的空间点,也标明了设备缺陷或故障的坐标点,此三轴数据所对应的空间范围即是设备运行的空间范围,也标明了设备缺陷或故障的范围。设备的运行轨迹形成设备的三元流流道,而设备的运行将会限定在三元流所形成的流道内,就像水流被限定在管道内。由此而扩展的设备三元流管理理论就是要将设备的运行状态与故障限定在所设计的流道内,就像用水渠将水引向需要灌溉的农田,用管道将自来水引入用户。

物流就是基于设备本身的各种数据流,如设备数量,工艺布置,设备厂家、规格、型号及各类运行参数等,是由设备设计、制造、采购、安装、检修及技改等确定的各类数据。

人员流即设备的管理人员数据流,主要是以基于设备管理者的各种数据流(包括运行人员、点检人员、维检人员、专业工程师、中高层管理者等),如设备管理的人员结构,人员的特点、数量、素质及相互关系甚至情绪,人员的管理活动包括操作、监护、检修、参观、休假、交接班等。

文档流则是指关于人员流与物流的各类约束性、关联性文件,如管理制度、操作规程、应急预案、设计资料、技改归档、运行日志、领导决策等等可以或应该以文档形式收集并保存的各类数据流。

物流、人员流、文档流从本质上都可以归类为数据流,要想真正地描述设备动态,就要建立起物流、人员流、文档流的三元流管理体系,而构建三元流管理体系的前提,是建立起物、人、文档的数据流。

作为分析工具,从物流、人员流、文档流的三元流数据比对核实,将设备运行状态精确地标定在一个点或限定在一个范围内。

这个设备状态不是片面的状况描述,而是立体的空间概念,是由X、Y、Z轴来标定的一个空间点或者是一个空间范围,它的运行轨迹可以称作设备流态,或者叫做设备流,这是与以前设备分析方法的最大区别。过去的分析设备的运行状态是局限于分析设备的本身存在的缺陷,依据缺陷形成处理方案,运行人员、点检人员、设备专业与检修人员四方易于脱节,难于有效粘合。而对于设备的巡检、点检、定期检修,也往往更多地从设备本体出发,比如小到轴承、大到水泵,再大到泵站或电站的整个系统,更多地在设定设备检修周期或分析设备事故时,是基于设备本身,这只是基于物流的分析,它对设备流映射描述只是在物流这一根轴上,因而是片面的,而不是基于人员流、物流、文档流的三轴映射分析。

即使现在,也常常看到,解决设备问题、分析事故原因,不检查规程,不确定管理人员,找不到图纸,或者有图纸而不使用,这就是缺乏对文档流与人员流的考量。

可以想象一下,以前,放在面前的一台水泵或一台电机,它的状态描述是静态的,而现在却是运动的,并且是以三元流的形式运动在为它设计好的流道内,在这个流道内,它的任何可能发生的事情,都可以按照所设计的流道为它去做判定。就像火车在轨道上奔跑一样,在任何一个点,都可以知道它现在的位置与下一步的位置。作为工厂管理者,就是要建造这样一条高效轨道和数条轨道形成的高效轨道网络,而这个轨道网就是设备管理系统。

设备管理的三元流分析方法应用

既然有这样好的方法,那么如何才能将此方法应用于普遍的设备分析,并延伸到设备的系统管理呢?

一是要建立起物流、人员流、文档流的三元流管理数据库,对于任何一台设备或一个系统,都应建立起与之相关联的三元流数据库,这也就是现时流行的大数据概念。所以说,第一要务在于数据维护,数据维护的水平反映的是设备管理的水平。

二是以三元流数据库为基准描述设备流态,对设备三元流加以规范、修整,当设备出现问题时,不是仅以设备所存在的现场数据为分析依据,而是要放在三元流的管理体系内做出立体的描述与分析。

三是对设备的技术修复与技术改造,要从三元流的具体数据出发,而不是片面地只从物流的单方面数据做出决策。这正是与管理者决策密切相关的,如果只是片面考虑物流,往往会给决策带来不利影响,如设备是否利旧、增加某种工艺或者提高设备产能等。

四是对设备事故的分析,是基于三元流的动态立体分析,要认识到设备事故的出现,不仅是一些显而易见的原因,更重要的是要找出那些未被发现或重视的隐性原因,尤其是那些源于三元流运行轨道设计的不规范或者缺失,而往往这些才是设备事故的本质原因。如果不能去除这些因素,那么就要检查是不是将设备运行轨道设计成了一条不归路。

五是备品备件等物流状态,也要从人员流、文档流去考虑,而不是片面地去做定量分析,而对于岗位定员、人事安排等也要从物流与文档流的影响因素去考虑。

六是对设备管理的考核工作,要基于三元流的数据进行评价,建立起基于三元流的设备管理考核体系,而不是仅仅围绕设备故障率、故障停机时间等一些显性的数据进行评价,更要考虑基于三元流数据的一些“隐性数据”,只有基于三元流坐标系的动态评价才能真正客观反映设备管理工作的水平。

设备管理工作的基础就是建立起设备管理的三元流坐标系,设备故障分析方法应是基于三元流坐标系的分析方法,设备信息管理系统应是基于三元流坐标体系的管理信息系统,只有将设备管理纳入三元流管理体系内才能做出正确的系统分析、判断与决策,才能全面、有效地解决设备问题,才能将设备系统纳入管理者为它量身定制的运行轨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