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朋友圈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创新从这里出发

——水钢博宏石灰矿业分公司工匠场工作扫描

首钢日报 A02版综合新闻  通讯员 魏勇均 陈凯 2024年12月20日

石灰矿业分公司工匠场负责人张家斌(左)给青年职工进行PLC知识培训。

石灰二车间中控室操作职工正在联系现场点巡检人员到现场核实设备情况。

今年以来,水钢博宏石灰矿业分公司工匠场始终以降成本增效益为目标,以解决生产瓶颈为重点,科学组织、精准发力,让一项项攻关课题、一个个创新项目、一件件职工“金点子”在生产一线开花结果。截至目前,累计完成课题攻关6项、各类创新项目44项、职工金点子7项,创效130余万元。

以“智”赋能 为生产护航

“智能化改造最受益的就是我们职工。以前,必须依靠人工来传递消息或是跑到现场了解情况,现在通过视频就能实时掌控现场情况。”回转窑中控室职工张勇军说。

600吨回转窑复产以来,工匠场负责人张家斌带领团队,对该生产线进行了一系列攻关,实现快速达产达效,为水钢生产一线提供更优质的冶金熔剂奠定了坚实基础。

由于600吨回转窑年限及停产时间长,致使其在控制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张家斌带领团队提前介入复产施工过程,为后续升级改造进行谋划。对配电室、电缆线路进行提前布局,通过视频,将现场情况实时传输至中控室,便于生产及设备的及时掌控与管理。同时也实现了600吨回转窑中控室与400吨回转窑中控室合二为一,操作人员集中在原有的400吨回转窑中控室进行生产工艺的控制与操作,大大节约了人力资源,降低了职工劳动强度。

此外,600吨回转窑空压机启动改造、放料无人化智能升级、脱硫破碎机反向连锁控制等一系列攻关也取得显著成效,改善了稀油站智能控制系统,避免了圆锥破碎机因缺油导致卡死现象的发生。

“一直以来,智能化改造都是我们技术攻关的重点,通过智能化改造,真正实现了生产成本与安全风险的降低。”张家斌说。

从“小”入手 为生产提效

“在项目攻关中,我们始终坚持既要抱好‘西瓜’,也不能丢了‘芝麻’。”张家斌对于工匠场的攻关工作,不仅着眼于大的项目,也不断通过小改小革、“金点子”等解决生产过程中的难点与堵点。

由石灰矿业分公司生产,供给水钢炼钢工序使用的白云石块,其中规格10—30毫米的小块用量较少,当生产该规格小块时,需更换专用的块筛,使用二次料进行生产。由于二次料较湿,生产效率始终无法提升。对此,工匠场成员兰鹏提出对上料系统进行一次“小手术”。他们通过在K2皮带尾轮下料处安装30毫米条形筛,筛上料30—80毫米块矿直接进入焙烧原料仓,筛下料10—30毫米小块则通过利旧加装的小皮带运至一旁堆存,由外运直接输送到炼钢使用。改造后,提高了破碎系统生产效率,减少了筛分,也解决了检修人员频繁更换大块筛的难题。

“改善不止,进步不息。每一项小改善,我们都尽力做到尽善尽美。”张家斌说。

石灰矿业分公司有两座回转窑,气烧及煤烧竖窑各三座。通过在各条生产线上持续进行小改革,不断地叠加积累,就会产生不菲的效益。宋启彬摸索生产砖厂用石灰方式,解决了外销砖厂用灰的质量问题,降低了煅烧成本。一个个小想法、一件件小改进、一次次小提升,汇聚成助推水钢创新发展的坚实力量。

用“练”提素 为生产蓄能

“为更好地储备技术人才,我们充分利用工匠场平台,不断为青年职工充电赋能。”水钢博宏石灰矿业分公司负责人介绍。

今年以来,石灰矿业分公司工匠场创造性开展“夜校”这一培训模式,寻求工匠场技术骨干与青年学员之间工作与学习的“最大公约数”。技术骨干既能有时间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化身导师倾囊相授,青年职工也能心无旁骛、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今年已累计开展电气自动化基础知识、创新基础知识、PLC等培训4次,为公司蓄积了技术力量。

“利用休息时间参加电气焊培训和PLC培训,虽然很辛苦,但是收获满满,也更有信心干好接下来的工作。”石灰矿业分公司青年职工陈凯就是此次培训的受益人之一。去年,陈凯借调到工匠场,全程参与了对600吨回转窑的改造工作。他说,由于缺乏相关知识,一开始工作起来很吃力,通过参加培训,弥补了自己在理论知识方面的欠缺,一年多的学习与实践,工作也越来越得心应手。

石灰矿业分公司工匠场坚持以赛促学、以赛促练。深入开展“大学习、大培训”等“理论+实践”活动,让参与学习的职工在工作上少走弯路,效果事半功倍,较好地促进了职工技术水平持续提升,特别是为青年职工快速成长成才搭建了平台。

“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发挥工匠场成员的智慧,加强对生产难点、堵点的攻关,坚定不移地为公司降本增效贡献力量。”张家斌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