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朋友圈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 返回目录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放大+
- 缩小-
- 常规
梦开始的地方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这所承载了我们无数青春与梦想的院校,迎来了她七十岁的生日。七十年,对于一个人来说,或许已是漫长的一生;而对于一所学校,这更是无数教职工和学生共同努力、不懈奋斗的历程。
七十载风风雨雨,七十载春华秋实。我作为曾在这里度过大学四年时光的学生,一名在校工作多年、明年即将退休的教职工,有幸见证了她的沧桑巨变和辉煌成就。回首过去,心中充满了感慨与回忆。
1989年,通过高考,我进入了这所由首钢出资兴办的院校北京钢铁学院分院。那时的首钢蒸蒸日上,可以购买引以为傲的首钢面包、首钢红肠,福利待遇令全区人都羡慕。我也可以实现购买自由了,能够有幸进入这所院校最为热门的企业管理(工业外贸)专业,憧憬着毕业后到首钢外贸部门工作,把首钢的产品销往全世界。
算上我,班里有四名同学学的是俄语,学校为我们四人单独外请了北京第一外国语学院的教授进行授课,教授给我们带了一台俄文打字机,让我们有空儿的时候熟悉熟悉。我们在宿舍轮流练习打字,自学打字的指法,每人每天一小时左右的时间,一学期的时间到期末教授很惊讶,我们已经可以实现盲打了。大三期间,首钢高炉大修外请了俄罗斯专家,专家及专家夫人住古城专家楼,学校为锻炼我们的口语水平,与总公司联系安排到专家公寓沟通聊天,专家夫人为我们做俄罗斯馅饼,我们为专家及夫人制作了中国的饺子和拿手的蟹味蛋,大家交流顺畅,其乐融融。在校期间,先后由学校安排到首钢供销处、首钢矿业经销处、中首进行实习,受到实习单位好评,师傅们特别欢迎我们毕业后去他们那里工作。
三十五年前的校园,还只有一个北门,现在的南门外,在那时还是一大片菜地,我们也曾青春年少翻墙去逮刺猬;传说已有规划南墙外会修一条快速路通达市区,现在的阜石路就是当年的朝思暮想;校园东墙外的菜地,现已是北方工业大学的体育场;现在的图书馆,那时是个小花园,晚自习后就是小情侣们的浪漫天地;现在的8号楼和实训楼的位置曾是一个大操场,盛夏时节的夜晚,同学们在这里跑步锻炼撒欢儿。
1993年,我被分配到北钢厂区,我们学校的毕业生在首钢的各个关键岗位上挑大梁、担重任,校友成为了同事。随着国企改革、首钢搬迁调整,我又重新回到了母校工作,母校的变迁不仅仅是硬件设施的升级,更是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的革新。随着学院的转型发展,无数优秀的毕业生从这里迈出首钢、走向社会,成为了社会中各行各业的佼佼者。
如今,站在首钢技师学院七十年的新起点上,恢复本科专业招生,我为学院所取得的成就感到欣喜、自豪。未来的路还很长,我们还有很多需要改进和提高的地方。我们要继续秉承“凭品德学会做人,靠真知学会做事”的校训,一定能够创造更加辉煌的明天。
衷心祝愿首钢技师学院七十岁生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