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朋友圈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以实现高炉长期稳顺高效为目标的管理体系构建与实施

首钢日报 A03版经济管理  通钢公司 2024年12月09日

通钢公司现有两座2680m3高炉,2号高炉采用无料钟串罐炉顶设备,3号高炉采用无料钟并罐炉顶设备。面对经营生产持续被动的严峻形势,通钢公司炼铁事业部以解决制约经营生产的重点难点问题为核心,大力推进管理创新,攻克了诸多影响经营生产的重点、难点问题。

构建与实施背景

适应市场变化的需要。近几年来,钢铁市场低迷,钢材价格一直在低价位运行,各钢企纷纷从扩规模向降成本转变。2023年以来,通钢公司将降成本作为最重要的工作,积极抓实降成本的各项工作。炼铁事业部作为通钢经营最重要工序,承担着80%的成本任务,更需要把降成本的工作抓实抓细,并且需要改变以往的单一降本思路,形成立体化管控格局,深挖降本的潜能潜质。

通钢保生存的需要。通钢公司经营形势异常严峻,保生存成为目前的工作目标。要想保住生存,必须要扭转持续亏损的局面,而其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要缩小通钢铁成本同行业先进企业的差距。所以,降低生铁成本已经是最重要的工作。只有真正将铁成本降下来,才能保证通钢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下来。

促进企业长期发展的需要。企业要想实现长期发展,必须要在规范化管理上下功夫,形成立体化成本管控模式,就是实现通钢铁前降本从粗放型管理向精细化、规范化管理转变的一个重要方面。推行立体化管控模式,就是要围绕发挥铁前一体化工作优势,形成以高炉为核心的降本格局,最终实现各项工作的全面进步,促进生铁成本的大幅度降低。

构建与实施的内涵和主要做法

建立全链推进立体化成本管控模型,从原料的质量管理到优化配矿管理,再到高炉燃料消耗,建立起一整套的管控流程,实现生铁成本的精准管控。

一是搭建入炉原燃料质量管理总体框架,实施分层管理。

建立入厂原燃料联合监督机制。在2023年初,建立炼铁事业部联合监督工作制度,由公司纪委、制造部、供应公司、检测中心成立联合监督工作小组,每周不定期开展联合监督工作,尤其是加大对节日期间的抽检工作力度。2023年全年累计开展联合监督72次。

建立职工稽查管理制度。下发炼铁事业部职工稽查管理工作制度,组织职工现场进行取样验收,根据原料品种情况,严格进行堆放,严防错料、混料情况。

建立分层级管理制度。明确入厂原燃料的分层级管理职能。料场作业区负责入厂铁精粉、生矿等原料的质量验收管理,烧结作业区负责入厂熔剂的质量验收管理,喷煤作业区负责入厂喷吹煤的质量验收管理,生产技术室负责所有入厂原燃料及熔剂的质量管理,事业部纪委负责日常监督管理。

在重点区域设立监控管理制度。对料场、喷煤化验室等重点岗位,按照监控设施,进行全方位监控。同时,将监控画面连接到调度室、纪委、生产技术室,对烧结熔剂取样岗位增加执法记录仪。

二是实施优化配矿的精准管控。

建立原燃料踏查制度。从2023年开始,炼铁事业部联合供应公司,积极进行市场踏查,拓宽采购渠道。先后增加了5个原燃料品种。

建立进口矿评价机制。建立进口矿评价机制,每周联合国贸公司对期货价格进行综合评定,判断其趋势,为精准采购提供支撑。

建立配矿模型管理,推进精准配矿。事业部建立了配矿模型,根据每一种矿价的变化情况推进优化配矿,采取高低搭配的原则,积极进行性价比测算,实现配矿成本的优化。

三是建立和实施高炉成本精准管控模式。

炼铁事业部降成本的主体在高炉,建立高炉成本精准管控模式,推进降成本工作。实施高炉体检制度,精准管控高炉。在两座高炉作业区建立高炉体检制度,准确掌握高炉炉体温度变化,根据高炉炉身温度变化情况精准掌握高炉工作状态。在高炉的每个测温点都设定临界温度点,当测温点温度达到临界点时,高炉将及时对装料制度进行调整,消除炉身不规则或个点结厚等问题。

实施高炉攻守退管理制度。对高炉攻守退制度进行完善和修订,使攻守退制度更加具备实际操作性,更加精准地指导高炉生产。2023年,在外部条件变化较大情况下,两座高炉依据攻守退制度进行管控,实现高炉顺行目标。

实施高炉指标优化管理制度。炼铁事业部两座高炉作业区建立了持续推进指标优化的管理工作制度,即高炉日分析工作制度,每天组织召开专题会,对炉况运行情况进行分析,制定出高炉的日操作方针,对高炉进行跟踪操作调剂。

实施精准对标管理制度。2023年,炼铁事业部将对标工作形成制度加以规范。一是对标企业精准选择。提出“近学建龙、远学湘钢”的新工作思路。二是将以月为单位进行对标调整为以周为单位进行对标。三是将以往对标结果调整为过程对标。

实施正向激励制度。以降低燃料比为核心,制定正向激励制度,鼓励高炉作业区在降成本工作上大胆突破、全力创新。2号高炉在降低燃料比方面成绩突出,受到重奖。

四是实施以高炉为中心的全流程降本保障机制。

炼铁的降本重点在高炉,围绕服务高炉建立全流程降本管控模式。建立炼铁事业部物料回收管理机制。鼓励岗位职工积极参与物料回收工作。

建立废钢回收机制。鼓励各作业区积极将废钢进行回收,然后利用高炉主铁沟进行熔化,进一步降低生铁成本。

建立优化喷吹煤结构管理机制。根据烟煤、无烟煤的性价比情况,借鉴对标单位经验,学习首钢技术研究院测算模型,灵活调整喷吹煤结构。

建立目标引领管理机制。以“学巴钢经验、促指标提升”小指标竞赛活动为抓手,每周组织各工序召开专题会议,制定下一周工作目标,通过目标引领管理,激励各单位提升攻指标的工作热情。

建立外围保障制度。一是建立高炉仓位管理制度,落实仓位预警制度,降低粉末发生量。二是建立筛分管理制度,严控T/H值。三是建立入炉原燃料质量检测制度,对运料过程中发现杂物予以奖励。四是建立场地管理制度,对焦炭场地、烧结矿场地进行规范管理,严禁车辆的碾压。

五是实施以降成本为核心的群众性激励机制。

职工是降成本的主体,围绕激发全体干部职工的降本热情,积极抓好各项激励机制。实施降成本攻关激励机制。先后组织开展“降低燃料比”“提高高炉利用系数”“学巴钢经验、促指标提升”小指标竞赛等八项攻关竞赛,通过攻关竞赛的方式调动岗位职工攻指标、降成本的工作热情。

实施合理化建议表彰制度。修订“炼铁事业部合理化建议管理办法”,在增加奖励的基础上,每月评选出两名建议人员参加事业部经营分析会,由事业部领导现场颁奖,同时,结合公司开展的“小诸葛”活动,炼铁事业部内部进行奖励,凡是被公司评为的小诸葛建立,内部进行同等奖励。

实施修旧利废提成奖励制度。从2023年开始改变以往给予固定奖励的办法,采取根据修旧利废价值进行提成奖励的措施,凡是实施修旧利废的项目,由设备管理室依据修复备件的价格和使用周期进行提成奖励,进一步调动岗位职工创效热情。

实施能源精细管理机制。在能源管理上,退出精细管控制度,对各作业区的蒸汽、电表等能源计量设施进行恢复,确保精准管控,全年累计增加各类计量表60余块。

实施效果

经济效益:通钢两座高炉实现长期顺行目标,再没有出现往年发生的难行、悬料及长期波动的问题,高炉不能稳顺的问题彻底攻克。2023年燃料比比2022年降低11.03kg/t。

管理效益:2022年,炼铁事业部经营生产创近10年以来最好水平。全年生铁产量较计划超产2.95万吨,累计破日产、月产纪录71次。高炉利用系数不断实现新突破。

社会效益:炼铁人重拾信心。公司领导班子先后三次到炼铁事业部现场进行颁奖,以此鼓励炼铁事业部全体干部职工在解决高炉不能长期稳顺和提高高炉利用系数方面作出的贡献,并进一步激励全体炼铁人,再接再厉,持续向更好目标冲刺。职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增强。高炉实现长期稳顺目标,高炉利用系数等指标不断提升,干部职工的收入也得到一定增长,职工的精神面貌发生积极转变,工作的主动性更强,2023全年收到职工提出的合理化建议652项,实施163项。

(本文获得第二十五届首钢管理创新成果三等奖,本版刊发时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