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朋友圈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 返回目录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放大+
- 缩小-
- 常规
在热爱中迸发激情
——记首钢水钢优秀共产党员赵勇
![]() |
|
“不是在处理故障,就是在处理故障的路上。无论白天晚上,只要一通电话,老赵总能在第一时间赶到故障现场,从来没有一句抱怨的话。”这是水钢物流仓储事业部炼轧站丙班调车员田仕何对赵勇的评价。
1991年,18岁的赵勇在父亲的影响下参加了水钢的招工考试,进入水钢原铁运厂炼轧站成为一名调车员。出于对电气知识的喜爱,工作之余,他喜欢把家里的录音机等家电拆了装、装了拆,在无数次的尝试后,他学会了简单的家电修理。
由于只有初中文化,学习起来有些吃力,于是赵勇重新拿起书本,在水钢职工培训中心通过学习取得了大专文凭。
文凭有了,基础知识提高了,赵勇在2010年转岗到工电段电务班,干上了自己喜欢的电工工作。为了提高业务技能,每当有设备厂家技术人员到厂里安装设备时,赵勇总是主动要求参与,边看边学,很快就掌握了铁路设备维护维修的电气知识,两年后走上了电务班班长的岗位。
随着时代的进步,部分传统工种已不能适应企业发展需求,道口无人值守成为物流仓储事业部迈入智能控制的第一步。为把这项工作干好,2016年起,赵勇在网上查阅了大量资料,带领班组人员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用两年时间,使56.6公里铁路线的所有道口实现无人值守、调度远程监控、平面调车系统升级,并将各站点的调度室微机联锁控制系统纳入集中管理,让铁路运输生产运行系统更加便捷、智能。
2019年,物流仓储事业部为运输铁水的铁水罐加装开关盖,需要职工在现场插拔380V的电源进行作业,存在不安全因素,且人工拖拽电缆时劳动强度大。虽然铁运工匠场研发团队对开关盖进行改造后实现了遥控操作,但由于380V电源的电流较高,启动电机容易烧坏,且机务车辆段仅有两名电工,无法及时处理频发的电气故障。于是,2022年3月份,事业部将赵勇调到机务车辆段担任电气负责人。
到了新岗位,赵勇深入现场对故障进行了分析,发现是由于铁路运输系统对铁水罐车解编频繁,造成航空插头插拔频率高,而厂家配置的原有航空插头和插座型号存在接触面小、插拔角度小且备件昂贵、电缆强度过硬等问题,再加上现场操作人员插拔失误损坏及非常规性损坏等原因,导致了铁水罐开、关盖时故障率居高不下。在查阅大量资料后,赵勇提出改进插头和增设控制开关按钮的建议。得到事业部技术部门的采纳后,赵勇带着两名电工先对3台铁水罐加盖罐车的电气系统进行改造测试,投入使用后,这3台铁水罐加盖罐车电气系统均实现了零故障。2023年,他们又陆续对剩余的铁水罐车进行改造,经过70天的连续奋战,51台铁水车加盖系统全部改造完毕。
改造后,加盖铁水罐开关盖电源电压由380V的交流电降为210V的直流电,实现了自动取送电作业。铁水罐作业过程中,开、关盖时作业人员全程只需对准位置即可使用遥控器进行远程操作,全程无需接触电器设备,也不再需要人工拖拽电缆和插拔插头,完全实现本质安全管理。
“在机务车辆段,老赵就是个多面手,电气故障找他,机械故障也找他,只要他到场,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难题。” 采访过程中,田仕何不停地夸赞赵勇。
2023年,仅赵勇一个人就更换了加盖铁水罐电源插头(座)120余套、车载配电箱PLC模块6套、电源模块12个、接触器5套,修复各类电气故障铁水罐车85辆次,修复开关盖备件60余件套,在保障生产稳顺的同时,节约备件采购成本3万余元。
为保障生产的稳定运行,赵勇还把常用的电气备件、工具和劳保用品随身携带,这样一来,无论什么时间接到电话,他都能火速赶到现场,为故障的排除争取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