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朋友圈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复杂原料条件下的资源综合利用产业精益管控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首钢日报 A03版经济管理  首钢矿业 2024年12月02日

首钢矿业公司(以下简称“矿业公司”),是首钢重要的原料基地,始建于1959年,是以采矿、选矿为主业,兼顾发展资源综合利用、运输物流等新兴产业以及矿山装备制造和技术服务等相关产业、公益事业的特大型现代化矿山企业。矿业公司先后获得“中国矿业十佳企业”“中国最具创新力企业”“首都文明单位标兵”“中国矿山行业绿色发展示范单位”“改革开放40年中国企业文化四十标杆单位”“新中国70年企业文化建设优秀单位”等荣誉称号。

构建与实施背景

近年来矿业公司着力发展资源综合利用新产业,瞄准打造京津冀具有较强影响力的绿色建材服务商目标,按照“绿色资源、绿色生产、绿色运输、绿色排放、绿色发展”的“五绿”标准,先后自主建成二马、裴庄、水厂三条绿色建材产线,以“火运+汽运+海运”销售的高效营销体系,打出“首钢建材”品牌,市场遍布京津冀鲁长三角,成功转型城市综合服务商,成为京津冀地区最具实力的绿色建材供应商之一,成为中国矿山行业绿色发展示范单位。

矿业公司发力资源综合利用产业,顺应了国家推进资源综合利用,鼓励排土场废石回收、生态环境治理的政策要求。但也面临整个行业废石生产砂石骨料产线管理体系建设完成度低,制约盈利水平提升的实际情况,因此开展建设高效低耗的管理体系工作,引领行业精益管理方式的转变。

实施过程

矿业公司以环境友好、高效低耗管理体系建设为核心,以精益管理为抓手,梳理划分五项支撑要素,按照“高标准、提产能→提质量、创品牌→提产率、升效益→抓指标、重评价→降能耗、树标杆”的实施路径,构建资源综合利用、产业精细高效、全流程、全要素的管理体系。打造高产出、低消耗的资源综合利用产线标杆,解决现有废石回收产线盈利能力不强,规模提升困难的困境。

主要围绕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高标准,提产能:以目标引领、问题导向的工作思路,以精细全面的生产数据采集为基础,动态分析生产组织过程中的关键点位和瓶颈环节,制定攻关课题,按照存在问题分析、破解措施确定和攻关效果评价的管理思路,在产能不断提升的过程中,循环上述过程,完善工艺流程和管理体系,实现处理量、产量大幅提升。

一是建设数据采集一张图管理系统,为生产数据实时采集和过程分析奠定基础。生产线运行过程中,流程关键点位的流量强度、变频设备的频率控制、流程设备的电流、温度、压力的实时状态和运行记录,是生产过程管理和生产分析的重要基础数据,因此建设精益的生产管理体系首先要完成关键数据的全面采集工作。

二是新增过程管控指标,指导生产过程调整。在实现运行数据采集的基础上,实现运行记录显示,同时根据流程特点和流程数据的相互逻辑关系,新增过程管控指标,为流程过程高效提供支撑。

三是细化建立重要指标和关键参数的管控标准,实现单工序高效同时为产线整体高效提供支撑。基础数据和再造指标采集功能建设完成后,根据设备性能和流程运行实际,制定指标标准,标准体系的细化完善,有效提升了单工序高效运行水平,也为流程整体高效提供支撑。

四是利用“两个导向”的工作方法,不断实现自我突破,提升产能水平。目标导向:前瞻性高目标引领是出发点,调研规模提升的关键点、挖潜点,制定规模提升目标,从目标出发,倒推问题,系统改进。问题导向:调研影响规模提升的瓶颈点、薄弱点,系统梳理、改善问题是支撑点,通过改善、解决问题,达成提升目标,确保经营管理结果是落脚点。

五是加强工序间流程量匹配研究,实现产线整体高效。单台设备高效运行是产线整体高效运行的基础,而上下道工序流程量匹配是产线整体高效的保障,因此,根据流程量分析数据,我们进一步研究优化流程量匹配措施,提升产线的整体高效运行水平。

六是提升产线自动控制水平,实现快速自调节建设目标。产线提效运行过程中,根据运行数据采集和分析,部分转化为管理措施,部分可量化到自动控制模型的参数,通过自主研发并建设完成了25项自动控制模型,实现了管控标准与现场控制无缝衔接的管理方式,包括粗破翻卸、跑车自动布料、中细破挤满给料、旋流器喂料泵自动控制等程序等等,充分发挥自控系统快速精准调整的优势,为产线高效运行提供有力保障。

提质量,创品牌:按照国标1级品的质量标准,优化工艺,强化质量管控,提高市场认可度,提高首钢建材品牌影响力。

一是对照国家标准对建材产品级配、含泥量等十多项指标的规定,按照1级品的质量标准开展工艺参数优化,开展定期型式检验,根据检验优先级,制定小时、日、周、月、年的不同产品检验频次要求,用于日常质量达标管理;

二是形成工艺指标体系,对筛机的筛孔尺寸、振幅、频率指标,破碎机的排矿口等重要工艺参数进行了细化规定,形成工艺参数达标管控体系,为质量指标稳定提供支撑;定期开展客户满意度调研,对近期市场需求变化,畅销产品的级配指标等内容进行深入了解,指导生产工艺参数调整。

三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优化产品性能。根据市场2.3—3.0细度模数的中砂最受欢迎的实际,对工艺参数进行优化调整,健全了指标管控体系,提升了首矿建材的市场的品牌认可度,产品销售网络覆盖京津冀、山东及长三角地区,汽运、火运、海运三种销售方式并驾齐驱,火运销售占比达到70%以上水平,切实贯彻国家“公转铁”的政策号召。2023年8月份,荣获百年建筑网“京津冀建筑材料优质品牌”、中国建筑材料企业管理协会“2023和谐建材企业”称号。

提产率,升效益:以“提高金属回收率、建材产品总产率、提高高附加值产品产率”为总体思路,加强生产组织、工艺参数优化控制,提高产线盈利能力。一方面摸清挖潜点,实现建材产品产率提升;另一方面开展矿石回收工序升级改造及管理提升,实现“应收尽收”。

抓指标,重评价:在效率、作业率、产率、金属回收率四项主要指标的基础上,细化建设支撑指标体系建设,利用大数据分析,完善评价体系构建,建设精益、合理、科学、高效的指标评价体系。

一是建立过程指标管控体系。建材产品生产线的自动控制、调节功能的优化,液位流程参数控制指标量化创造条件,为强化生产组织管理,日常生产过程中建立60余项过程控制指标标准,并参与自动控制系统调节,完善生产经营控制指标体系的同时,细化生产过程管控,促进生产线高效低耗运行。

二是完善指标分析体系。生产信息分析管理系统应用主要是基于计划、完成、效率、计量等数据基础形成的一套生产专业评价系统,在应用上面主要是计划完成分析、关键管控点组织过程分析两个方面。在计划完成分析方面,基于系统中计划及计量、监控等数据,分析日、周、月、年计划完成,形成图表与报表;关键管控点组织过程分析,通过计量数据来分析瞬时、某时间段的生产效率完成情况,分析下步变化趋势及影响点,指导生产管控介入过程;重点管控指标和自定义关键指标完成情况分析,原始数据的自定义评价形成新的指标体系,可灵活应对生产管控要求;组织过程还原分析,针对某个生产管控点,从计划、完成、计量、设备运行参数(电流、功率等)、监控多个方面数据进行汇集,可形成以时间轴为参照的组织过程还原分析,用于迅速分析出生产组织过程中出现的关键问题点。

三是建立生产管理效能分析体系。建立按小时管控的过程干预机制,强化逐级生产指挥人员的管理作用发挥;明确各级指标管理职责,以三级指标管控要求,强化指标提升管理,提升产线高效、低耗运行水平。管理人员对日常生产组织问题、设备故障的原因分析更加迅速、明确,可实现指导管理机制完善和参数优化工作,提升管理效能。完善管理体系量化指标,形成管理人员评价机制,更有利于督促各级管理人员落实职责,发挥主观能动性,提升管理水平。

降能耗,树标杆:建立能源管控指标体系,从生产组织、工序环节、单台设备运行细化能源管控内容,确定支撑指标,实现极低消耗运行,打造出行业消耗指标标准,树立资源回收利用行业能耗指标管控体系标杆。

一是建立能耗实时显示分析系统。利用信息化采集数据,及时掌握生产线运行能源消耗情况,从整体电耗、柴油消耗到分工序电耗完成情况以及小时完成情况,对比分析挖潜点,为进一步降低能源消耗提供数据支撑。

二是细化过程指标管控,为极低成本运行提供支撑。为进一步降低消耗,降低运行成本,在报表直接统计指标的基础上,根据产线运行的指标关联实际,分工序建立细化制定支撑指标,按月统计、按日管控,以单工序降耗为切入点,实现整条产线的极低成本运行。

实施效果

复杂原料条件下的资源综合利用产业精益管控模式的建立,产生效益主要体现在产能提升后单耗成本降低和回收矿产量增加。同时为黑色金属矿山行业资源综合利用产线高效生产经营管理提供了一种精细高效、全流程、全要素的管理体系,涉及生产组织、质量管控、设备健康、能源管控等多项经营指标精细化管控,打造高产出、低消耗的资源综合利用产线标杆,解决现有废石回收产线盈利能力不强,规模提升困难的问题。

产能规模提升后,矿业公司成为京津冀地区最大的绿色建材供应商,获得“北京市建筑砂石绿色基地”称号,同时被评为首批“中国砂石行业大型绿色砂石基地”企业,2023年8月份,荣获百年建筑网“京津冀建筑材料优质品牌”、中国建筑材料企业管理协会“2023和谐建材企业”称号。(本文获得第二十五届首钢管理创新成果三等奖,本版刊发时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