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朋友圈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心有阳光 追求完美

首钢日报 A04版副刊  首钢京唐 张文强 2024年11月20日

有时候,我们做完一件事回头看看,总感觉不完美,再做一遍后看,“好像还是差点儿意思,再改改吧”。

世界上本没有绝对完美,但追求完美的心一直都在,并且这种心态会传染、会放大。完美是对每个细节的精益求精,是每一次尝试的尽善尽美。

我本是个得过且过的人,按道理“追求完美”的心不大可能出现在自己身上。可环境会影响人,潜移默化,当自己行为改变时,实际上已经有了这种追求完美的“洁癖”。那感觉就像自己从不在意的玻璃上突然出现一个污点,其实并不影响什么,擦吧,又感觉找抹布太麻烦,不擦吧,心里总是不舒服,直到实在憋不住擦掉它,才长舒一口气。有这种感觉大概是前年的某个秋日。那天中午吃完饭,我和卢凯在造球室聊天。

“书记说咱们挺稳定啊。”卢凯端起水杯猛饮一口,放下杯子说。

我抬头茫然地看着他,答道:“嗯?这是肯定咱们工作呗。”

“哪儿啊!”卢凯皱皱眉,“我早上碰见书记,他说的‘挺稳定’是咱们丙班造球指标总是四个班排第三。”

卢凯的目光从杯子上移开,若有所思地看向窗外。那天光线挺足,看向外边都得眯着眼,说:“阳光有点刺眼啊!”

我随着他的感叹也看向窗外,“嗯,今天阳光是刺眼”,随后我低头望向脚下,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文强!”他喊我。我应了一声,抬头看向他,他的脸严肃中带着恳切。

“咱们拿回第一吧!有信心吗?”卢凯隔着桌子说,看得出他是认真了。

窗外的阳光依旧刺眼,桌前虽然照不进来光线,但他的脸上线条明显明亮了几分。

“有信心,书记说得对,咱们不能老是第三名啊!”我斩钉截铁地回答。

“以后有什么好想法咱们多交流,大家一块儿努力,咱们丙班造球有实力拿第一名。”说完他又端起水杯猛饮一口,起身去了造球盘。

他出去后,我又看向窗外,阳光依旧刺眼。

在那以后,班组里似乎每个人的状态都开始发生转变,第二个月果然有进步,造球评比丙班排名第一!回头想想就因为那次很有触动的谈话,整个班组都动起来了。在这样的氛围下,人会不由自主地反思工作是否到位,是否能做得更完美,心中的“不完美,再努力”也会有感而发。

有了这精气神,现在看那窗外阳光也不是那么刺眼了。没有光心会灰暗蒙尘,没有光哪里知道该走的方向?也许现在的我们只是小小的飞蛾扇动着翅膀,想离光近一点、再近一点,想把事做得更完美一点。

其实心里有一点小小的“洁癖”也不是坏事,没有的去争取,有了的去保持,让心中的“小傲气”变成自尊,让心中的“小荣誉”变成自爱,让这一切变成一种本能,追求完美,追求品质。或许不是每名职工都有远大理想和抱负,但他们有自尊知自爱,只要有光有希望,他们也会逐光而行,把平凡的岗位干到极致。

转眼一年过去,时间又是初秋的月末。这天,去造球盘看球的卢凯迟迟未回,我赶紧来到球盘。汗已透背的他正扶在造球盘的护栏上观察生球成球情况,见我过来,抹了把额头上的汗说:“原料干、返料大,造球情况不太好,已经和主控联系过了,调整后的料再有15分钟到,注意观察吧。刚才1号、2号、6号给料机加了料量,原料情况变好后,想着及时恢复,免得入机量起伏大影响造球质量。”就这样,卢凯交代清楚以后才下去休息。

忙活了大约1小时后,原料情况稳定下来,成球情况也明显好转。我回到休息室喝水,随口问:“这个月造球比赛第一名咱们有戏吗?”

卢凯“嗯”了一声,便面带微笑地看向窗外,不由自主地说:“今儿真是阳光明媚啊!”

“看样子这个月稳了。”

“别松劲儿啊!就这两三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