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朋友圈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 返回目录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放大+
- 缩小-
- 常规
“碳”索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绿色建造深度融合
首自信公司精心打造智慧园区项目建设,推进“碳”索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绿色建造深度融合,圆满完成了首钢东南区首程时代中心774地块负碳楼智慧运维管理平台的搭建。该平台在“2024低碳建筑产业论坛暨首程时代负碳示范建筑亮相活动”中获得行业专家好评,并在北京卫视《北京您早》栏目进行了专题报道。
负碳楼位于首程时代中心项目B区韵康街与二型材东路交叉口,是一栋拥有半包围光伏板幕墙结构与嵌入式露台的四层棕黄色建筑。负碳楼建筑面积2728平方米,光伏年产电量为16.43万千瓦时,全年耗电量为7.79万千瓦时,盈余8.64万千瓦时,建筑综合节能率达到100%;全年碳排放量为52.092吨,年减排量为96.013吨,年碳差值为-43.921吨。
“负碳楼项目在建筑过程中,除了使用大量环保材料,周边种植多种绿植外,还有一大部分属于机电和工艺系统节能。用电耗能成本是该建筑当前主要的运行成本,如何降低用电设备能耗,是我们的主攻方向。”首自信智慧城市事业本部负责人米岩向记者介绍,我们构建了负碳楼1:1建筑数字孪生模型,在模型中,融入了物联设备实时动态信息,整合设备工艺、维保说明等设备静态信息,使5000多套设备动静态数据的一体化管控可视化呈现,实现设备全生命周期的精细化管控。模型中构建了微电网、能耗、环境、消防、安防等设备运行模型,通过AI技术,精准预测用电负荷情况,在确保负碳楼环境处于人体舒适状态下,更经济、更高效和更安全地提高电力系统功率动态平衡能力,提升新能源本地消纳,使建筑物处于低能耗、高能效的状态。此外,负碳楼智慧运维管理平台还提供了一套直观可见的智能化节能评价体系,实现了所有用电设备能耗输出调整到最优匹配,达到环境精准控制和节能降耗的目的。
为区分建筑间接碳排放和直接碳排放,负碳楼智慧运维管理平台设计团队采用了能碳排放指标分时分项精细化估算,将能耗与碳排放来源具体化、明确化,为低碳建筑一体化设计配置与智能调控提供关键技术支撑。平台根据展厅、办公、会议模式等不同场景需求,设计了集约化便捷式管控模式。米岩介绍,负碳楼通过实施物联网技术,实现了实时对现场温度、湿度、PM2.5、CO2、光照度等环境参数自动闭环控制。
“我们将AI节能算法引入负碳楼智慧运维管理平台,实现多种用电设备能耗最优化联动控制,可根据客户反馈的意见进行参数调整,使环境效果达到最优状态。”米岩说,根据气象监测室外风力、风向,AI节能算法将新风机组与窗户进行联动控制,将自然风引入室内,降低新风机组的耗能;根据阳光照射情况,调整电动卷帘开合、灯具亮度、空调温度,保证室内光线和温度处于舒适状态;通过分析计算光伏供电能力,对配电系统展开柔性调度,在确保负碳楼供能的基础上,将部分能源匹配到其它建筑。
从2014年起,历经10年时间,首自信公司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政务办公、体育场馆、公共建筑等不同类型建筑智能化解决方案和智慧建筑管控平台。设计搭建了国家大剧院智能安防综合管理系统、大兴国际机场停车管理平台项目,为国家大剧院构建出数字孪生大剧院等。其中,负碳楼智慧运维管理平台采用动静态一体化的数字孪生呈现模型,将现实场景打造出1:1的三维数字孪生建筑,采用虚拟与现实相融合的呈现方式,全面直观地展现了建筑实时运行状态,运营人员可以通过模型呈现的效果进行便捷操作,提高了建筑智慧化运营水平。
记者感言
数字化和低碳化已经成为驱动全球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双引擎。首自信公司通过“十年磨一剑”,潜心探索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绿色建造深度融合,取得了显著成效。该公司将以首钢东南区负碳楼项目为起点,进一步释放智能基础设施应用于智慧城市的巨大潜力,为全面赋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