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朋友圈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配”出降本新路

——通钢炼铁事业部改善烧结矿指标侧记

首钢日报 A02版综合新闻  通钢站记者 李尚伦 2024年11月06日

料场作业区加大对堆取料机的管理力度,全力降低气候对新料种的影响。

今年以来,面对严峻的钢铁市场形势,通钢炼铁事业部按照公司“优化配矿降本”的总要求,先后开辟了镍矿、塞粉等非主流矿,并通过强化内部操作、优化工艺环节,促进经济物料综合占比不断上升。从5月份开始,烧结矿成本持续优化,9月份行业排名达到第18名,比去年同期进步8名。

是什么让烧结矿成本指标取得长足进步?这背后都源自一个“变”字……

炼铁事业部部长陈洪旻说:“不试着打破传统理念,总是反复强调客观因素,就会被一直困在‘局’内。思维‘跳’不出来,行动就‘跳’不出来,永远一板一眼地给降成本附加条件,成本就不会达到及格线。”

不改变就不会有突破。炼铁事业部坚持守正中求突破、创新中求降本,积极加强经济原料配加管理,探索经济料的配加比例,在烧结工序进行低成本配矿战略。从5月份开始,炼铁事业部通过与先进单位对标、与首钢技术研究院及首钢服务团交流和深入学习,主动与供应公司联动起来,踏市场、寻资源,先后对30多种进口矿进行烧结杯实验,对烧结矿物理指标、冶金性能、粒级做详细研究,摸索适合自己的配矿模型,最后按性价比确定使用镍矿、麦克、塞粉、SP10粉,其中镍矿性价比最优。

炼铁事业部生产技术室副主任胡彬彬说:“我们是东北地区第一家使用镍矿的,也是摸着石头过河,探索的过程给作业区工作带来了一定影响。”利与弊是相对的,镍矿虽然性价比最优,但水分大、黏性高,在传送过程中,经常与皮带粘连,造成皮带“胃口”越来越小。同时,还会在皮带下方产生大量的漏料,给料场作业区工作开展带来不小负担。

炼铁事业部料场作业区副作业长刘春辉说:“确实挺辛苦。原来我们是‘看’得住就行,现在我们必须还得‘清’得好,基本上两天就得清理近十吨的料,无形中增加了很多工作量。特别是下雨天,整个皮带包括翻车机篦子都被粘得杠杠的,清理起来异常费劲,可高炉还等着‘喂粮’,困难再大都得上。”

料场作业区从转变思想、提高认识、统一行动入手,通过班前、班后会,引导职工认清当前形势和降本压力,快速转变思维,积极行动起来。同时,作业区领导以身作则,带头冲、带头干、带头拼,不当甩手掌柜,既让职工听到“声音”,也让职工看到“身影”。

炼铁事业部料场作业区上料工曲进全说:“领导都冲在前面了,我们还有啥说的,‘大家’好了,‘小家’才会好。”

为最大限度减轻职工负担,料场作业区经过反复研究,决定将镍矿与筛下粉一起配用,用筛下粉的干燥属性来综合镍矿水分大、黏性高带来的不利影响,全力降低皮带粘料现象,提高运转效率。

牵一发而动全身,一子落而满盘活。物料配比调整涉及“整盘棋”的布局,料场作业区是关键一子,而烧结作业区也是重要一环,如何快速适应新料种带来的影响显得尤为重要。

炼铁事业部烧结作业区作业长刘庆凯说:“新料种对我们的影响还是比较直观的,特别是水分、黏度的增加,让烧结生产出现了负压波动现象。我们生产技术室靠前服务,结合烧结杯实验结论和参数,对燃料粒度和熔剂粒度作出新的调整。”

提到粒度调整,烧结作业区技术员孙晓东比较有发言权,那段时间,他几乎天天盯在生产现场。由于镍矿水分大、黏性高,烧结机原设计的篦板间隙在实际生产中会产生大块烧结矿,影响高炉的小时进矿量。为此,孙晓东与作业区人员每个班次都对大粒级情况进行跟踪检查和数据积累,并根据入炉情况,及时调整篦条间隙。目前,烧结矿大于40毫米的占比由9.8下降至7.2。

孙晓东说:“由于烧结到高炉之间还有多道工序,每道工序都会有衰减,所以需要反复尝试、不断调整,才能配出适合高炉‘口感’的料,让高炉‘吃’起来更舒服。”

与料场作业区一样,镍矿给烧结作业区带来的困难同样存在黏料问题。以往在生产过程中,烧结作业区已经实现了工序自动加水,不再设专人进行看护,但目前由于镍矿水分大,不好控制,技术人员和岗位人员每半个小时就需要巡检一次,根据生产情况调节水分和料层。特别是以前一个交接班只需清理一次漏斗,现在每两个小时就要清理一次。

烧结作业区2号机工长潘亮说:“工作量虽然大了,但降本的效果非常明显,现在降本最主要,职工都理解。”

今年以来,炼铁事业部新领导班子持续大力推进各类降成本工作,除在外采经济矿使用上花心思外,还将眼睛盯在自产矿源上。大栗子矿业有一种黑矿矿块,由于矿块大、含硫高,高炉不能直接使用,以往都是外销。为了不让公司内部资源外流,今年5月份,炼铁事业部部长陈洪旻带队到大栗子矿业对该矿种进行考察,转变思路,研究其能否在烧结工序使用。通过与大栗子矿业洽谈,在现场增加工序,于烧结过程中脱去部分硫份,将黑矿矿块加工成粉,在烧结配吃。从6月份开始,炼铁事业部每月烧结矿成本降低11.7元/吨,铁成本降低17.55元/吨,月创效585万元。

烧结作业区副作业长孙晓波说:“大栗子矿业做了很多工作,他们没有更多地考虑自己,而是克服诸多困难,增加了矿石破碎工序,将‘块’变成了‘粉’,为烧结矿成本降低提供了强力支撑。”目前,大栗子矿业实现了全部自产自销的目标,非主流经济物料占比也由最初的3%上升至14%,烧结矿成本呈现稳步下降的趋势。

记者手记:

通钢炼铁事业部大胆突破,促进烧结矿成本降低的故事给了我们一个启示:每一次突破与改变需要整个链条协同配合、整体联动,如果中间任何环节怕麻烦、怕担责、怕费劲,只想按部就班,不想创新求变,那么工作只会原地踏步、停滞不前。“把自己的工作做好,把自己的工作做到极致。”炼铁事业部敢于求变、积极求变、主动求变,拼搏出来的结果说明,我们只有努力探索“未知”、打破“认知”,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闯出一条降本的新路、生存的活路、发展的大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