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朋友圈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党建引领聚合力 互融共进促发展

首钢日报 A03版理论学习  首钢京唐运输部部长 陈波 2024年10月16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我国国有企业的光荣传统,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是我国国有企业的独特优势。

长期以来,首钢京唐运输部党委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公司党建工作体系指引下,以党建品牌建设为路径,以“三度融合”为抓手,不断加强党的建设,持续完善互通互融的“大党建”工作机制,唱响党委引领、支部领航、党员领跑“三部曲”,织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点面结合的党建体系网,为钢铁物流高质量发展注入“红色动能”,奋力打造钢铁物流高质量发展的京唐场景。

融领创优,培育新时代运输党建文化

党建思想文化工作是国有企业党组织一项经常性、基础性工作。运输部党委主动适应公司改革发展大局,不断加强党建思想文化建设,进一步提升干部职工的政治意识与纪律观念,使党建工作成为经营生产的内驱力。

思想引领,把稳发展“方向盘”。今年以来,运输部党委以开展“一引领两融合”群众性主题实践活动为契机,召开干部职工专题研讨座谈会,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明确目标、细化方案,以智能化项目建设为抓手,以创新工作室为媒介,以人才队伍建设为支撑,确立11项重点创新项目,聚力推动技术创新应用。挖掘一线职工立足岗位参与智能化项目建设的鲜活事迹,展示深耕“智慧物流”、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生动实践,不断营造创新浓厚氛围。开展“深度融合促发展·创新引领作贡献”创先争优主题实践活动,组织制定合理规范、操作性强的党员“领跑计划”书,党支部课题攻关9项,党员建言献策273条,引导职工以竞赛形式掀起“比价值、比贡献”的热潮。在践行公司“一流文化”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与首钢精神、京唐价值追求一脉相承,又具有水陆联合物流生产特色的运输文化,聚焦海、铁、汽三种运输方式,提炼“三位一体 高效协同”品牌文化,为运输干部职工运输保产注入不竭动力。

党纪学习,涵养发展“驱动力”。全面从严治党是党永葆生机的法宝,良好的作风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运输部党委紧紧牵住主体责任“牛鼻子”,通过有效的载体和形式,推动党建工作抓在经常、融入日常。以开展党纪学习教育为结合点和切入点,运输部党委不断丰富党纪教育学习形式,举办党委理论中心组(扩大)学习党纪学习专题读书班,组织各级党组织以专人领读的形式对《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逐章逐条进行集中学习,做到全体党员全覆盖。结合生产经营实际,运用廉政小案例宣讲大道理,制作党纪题材微党课14件,以党支部为单位开展党纪学习主题党日活动,组织党员结合本职工作和日常生活,相互交流党纪学习体会心得,引导党员干部学纪、知纪、明纪、守纪,真正把纪律规矩转化为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营造“清风运输”政治生态。

融入中心,注入钢铁物流红色动能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服务生产经营不偏离,把提高企业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实力作为国有企业党组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直以来,运输部党委以系统思维推动党建工作和生产经营深度融合,形成科学的党建工作考核评价机制,通过党建工作开展与任务完成情况的“一体化”考核,使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结合更紧、抓得更实,切实将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优化运输保产发展格局。在建厂初期,运输部党委充分发挥“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作用,充分发挥临港靠海的优势,嵌入式参与厂区物流设计,从原料、焦化、冶炼、轧钢到成品码头,做到布局合理、流程紧凑,最大限度地缩短物流运距,实现运输效率效益最大化。近年来,运输部党委聚焦大局、对标行业,分类施策、精准发力,开展一支部一品牌创建,对运输资源进行整合创优,建立起以三座高炉为中心的物流保产体系,协同数智运营部共同打造智慧物流管控平台,对公司当前290余个物流运输项目开展实时集约化管控,将整体运力进行合理匹配和科学调度。同时着眼行业前沿发展趋势,积极寻求数智赋能,建设了环渤海港口群首个智能物流库,卸船机远程智能化操作项目投入运行,构建“以码头作业为中心”的物流系统管控平台,一批智能化项目正在有序推进,智慧运输实现由点到面跨越发展,朝着行业智能示范标杆的目标不断迈进。

畅联陆海物流服务体系。成品码头是集团钢铁板块重要的配套设施,是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资源,处于钢铁物流体系中关键一环。运输部党委在融入落实公司发展战略中锚定方位,将党建工作与经营工作同频共振,积极推动与交通部门互联协作,以党建共建带动业务共管,先后开通了上海、福建、广东等27条钢材班轮直达航线,编织了一张海上钢材班轮航线“网络”。率先在曹妃甸港区开通铁海联运下水服务,北京顺义冷轧、迁钢及河北周边钢厂产品通过铁路源源不断集港下水,成为华北地区最为便捷的钢材下水枢纽,装船质量和物流标准成为引领行业的标杆与典范。面对物流行业动荡调整的新形势,运输部党委构建全链条物流体系,健全完善客户服务机制,增量、提效“双轨并行”,航线、泊位“双轮驱动”,攻克立式卷物流发运瓶颈,打造“散货—钢材”通用泊位,致力建设“精品钢材专业化码头”。

融心聚力,凝聚物流运输发展合力

职工的心,企业的根。在公司党委的正确领导下,运输部党委牢牢把握“运输人·一家亲”文化内核,努力把好事、实事办到职工心坎上,增进广大职工的认同感、归属感、幸福感,画出最大“同心圆”, 实现职工内在价值认同、精神凝聚。

做服务职工的“暖心人”。运输部党委充分发挥党组织沟通“零距离”、民意收集“零障碍”优势,推动惠民生、暖民心活动的经常化,在优化服务过程中凝聚民心、汇聚民力。以党支部为单位成立七支党员服务队和党员突击队,开展服务生产、服务职工系列活动,解决一线职工实际困难60余项;举办第十二届职工文化节,开展职工趣味运动会、迎新春联欢会等形式多样的文娱系列活动,丰富职工业余文化生活;全面梳理困难职工家庭情况,制定“帮扶档案”,上半年慰问帮扶困难职工30名,把组织的温暖送到职工心坎上,职工的归属感和参与企业建设的积极性不断增强。持续挖掘先进模范典型,选树“运输之星”21人,筹划组织历年运输故事巡回宣讲,以运输文化的吸引力、感染力,为职工鼓劲打气、激发斗志,成为职工干事创业的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力量。

做职工成长的“用心人”。运输部党委坚持“党管人才”,聚焦当前创新发展对运输人才的迫切需求,建立健全党委联系优秀人才机制,持续完善专业人才纵向管理体系,制定《运输部人才培养计划》,深入实施“领航”“引航”“续航”培训项目,不断推进帅才、专才、匠才“三才”培养。开展运输大讲堂,持续实施“全员提素”工程,邀请行业专家和公司专业人员现场授课,为干部职工拓视野、补短板、提内力;聚焦青年员工特点需求,深入实施“薪火相传”师带徒行动,组建“劳模工匠导师团”,师徒结对共计80对。组织9个工种开展技能竞赛,160余人参加岗位技能竞赛,何晓新等三名职工荣获市区级“技术能手”。陈万忠创新工作室荣获“北京市市级(示范性)创新工作室”,在全国发明展中荣获3项银奖、2项铜奖,“BIM操作法”获得全国机冶建材行业职工创新成果三等奖,创新发展潜力得到进一步释放。

党建聚合力,共融谱新篇。立足新周期发展阶段,运输部党委将用行动践行“一引领两融合”,更好地服务公司战略和发展大局,朝着建设最具行业引领力钢铁物流品牌的目标不断迈进,助推首钢京唐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