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朋友圈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 返回目录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放大+
- 缩小-
- 常规
画好人才成长线路图
——首钢京唐人才成长纪实
首钢京唐弘扬工匠精神,广泛开展全员岗位创新创效活动,鼓励职工发挥创新才能,为推动企业向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
“人材者,求之则愈出,置之则愈匮”。首钢京唐把珍惜人才、培养人才、用好人才作为促进企业动能、积蓄力量的重要课题,建立良好的选人用人机制,让人才活力竞相迸发。通过评价晋升机制、实训培养机制、典型激励机制,打通职工的成长通道,为企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要让技能人才纵向晋升有阶梯、横向转换有渠道,成长进步有方向。充分给予其成长、锻炼和展示的机会!”首钢京唐人力资源部部长高宠光说。
评价晋升机制拓宽职工发展通道
2004年8月,钢铁冶金专业毕业的范小斌在首钢5号炉当上了炉前工,并逐步成长为生产骨干。
随着首钢搬迁调整到曹妃甸,范小斌毫不犹豫地来到首钢京唐。“年轻人就要开拓天地,展现更大作为!”范小斌说。2008年3月,范小斌参与到5500立方米高炉项目建设中。从设备安装调试到开炉生产组织,范小斌边干边学,快速成长。“京唐高炉容积是首钢北京园区高炉的两倍多,这么大的高炉,国内我们是第一次干,所以建设的过程也是自己学习的过程。”2009年5月21日,首钢京唐1号高炉开炉投产,范小斌成为一名驾驭5500立方米大高炉的生产四班作业长。
“全国5000立方米级的高炉没几座,所以能够操作国内数一数二的大高炉,我是幸运的。”范小斌在工作中勤奋努力、善于总结,针对大高炉的高效运行,他总结优化四班操作制度,在保障高炉生产稳定的同时,高炉各项技术经济指标不断攀升,范小斌也从四班作业长成长为冶炼工程师。
得益于首钢京唐人才发展政策,范小斌的人生轨迹也随之不断改变。工作业绩出色的他在2018年被聘任为日班作业长。2020年,范小斌负责1号高炉日常生产组织管理工作。工作中,他敢于争先、勇于突破,带领职工圆满完成了各项生产任务。次年,首钢京唐1号高炉综合利用系数位列国内同级别高炉第一。2022年9月,范小斌再次晋级担任炼铁一作业区首席作业长。面对成绩,范小斌总是说:“是京唐好的政策让我们能够在这里大显身手。我会更加积极主动,在管理上更加精细,守住京唐高炉高效稳定的局面和来之不易的成果。”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源头活水。多年来,首钢京唐不断完善人员评价机制,建立了一套科学、合理的人才评审体系,真正让各类人才有目标、有方向地发展,实现企业与员工成长与发展的共赢。
在打通人员晋升通道中,探索建立工作业绩累积制晋升评定机制,在工作年限、绩效评价、能力素质等方面设计积分项目,实现积分与三支人才队伍晋升激励机制有效衔接,使择优晋升更加公平、公正。同时,首钢京唐还建立了纵向晋升、横向互通的成长路径。纵向打通技能等级认定破格晋升通道:参加国家、省、市级职业技能竞赛的优胜者,可破格申请认定高级别职业资格。对因工作需要进行岗位调整,可依据条件参加跨工种等级申报。横向畅通职务职级成长通道:操作人员通过努力提升技能,可以实现向班组长、四班作业长、技术管理等岗位转变,加强各类人才队伍建设。
实行培训机制提升职工技能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市场环境的变化,培训已经成为一种必要的补充。
2023年4月,能源与环境部水质专业工程师孙雪带领团队参加了首钢京唐第十三期QTI改善骨干培训班。“大家一定要珍惜这次学习机会。”她对大家说。其间,她学习了先进工厂的现场标准化管理推进成果先进理念。回到岗位上,在她的带领下,大家一起主动找课题,解决生产实际问题。“我们要把在培训课中学到的东西与实际工作联系起来。U4的造水比一直上不去,咱们就解决它!”
能源与环境部的“U4”是海水淡化系统的主体蒸发器,作用就是生产除盐水。“这个课题涉及工艺、设备、操作等很多因素,协调不好,很难出成果。”团队其他成员建议选择一个相对简单点儿的研究题目。“有挑战才有动力!”没有过多的解释,孙雪便带领大家进入现场研究,对U4造水比现状及上百条数据进行收集分析。
经过调研,团队筛选出14个主要因子。化学清洗是恢复设备运行效率的重要手段,但如何将清洗过程控制在适宜的温度是个难点。针对控温问题,孙雪打破固有思维,将真空喷射器用于清洗液升温,实现了精准控温。清洗蒸发器后,每小时产水量提升20立方米。同时,她还通过试验,调整了药剂浓度、在线阻垢及最佳热平衡参数等,成功将海水淡化U4造水比提升0.8吨/吨,全年可增加产水量35.6万立方米。
孙雪团队研发的“一种电、热、水联产方法及系统”获得了2022年第121届法国巴黎国际发明展览会金奖。
职工教育培训是生产性投资,是企业增产提效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途径。改善的例子在首钢京唐数不胜数。
多年的积淀,首钢京唐培育了深厚的创新创业土壤,通过建立实训基地,精心打造“人才之家”,促进各类人才集聚。
2022年7月13日,首钢京唐与安徽工业大学产学研合作基地、实习实践基地揭牌;2023年5月18日,首钢京唐与首钢建设的维检实训基地揭牌成立;2023年9月27日,首钢京唐和北京神网创新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办的高炉可视化智能炼铁联合科研基地在首钢京唐揭牌成立……
2002年出生的李春建和2003年出生的张仔霖都是首建一冶建京唐冶炼维检专业分公司钳工,他们都是在维检实训基地通过系统学习被单位输送到京唐的,分别负责京唐二期前道干法班组和一期炼钢供料白灰窑点检工作。来到岗位后,他们勤恳认真、积极进取,努力提高职业技术水平。工作期间,虚心请教现场老师傅关于区域内设备的专业知识和工作方法,使自己很快对区域内的设备管理工作融会贯通。通过加强对区域内设备的点巡检,做到了提前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问题,他们所负责的区域设备做到了无故障、无停工,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张仔霖还认真学习了首钢京唐EQMS系统工作,能够熟悉掌握使用设备系统及采购系统。2023年10月31日,首钢京唐2023年维检岗位技能竞赛决赛举行,李春建、张仔霖通过努力,分别夺得钳工一、二等奖。
目前,首钢京唐已建立了完善的培养实训体系,共建设实训基地18个,虚拟仿真实训系统涵盖焦化、炼钢、轧钢等生产工序,提高了培训效果和质量。
典型激励机制促人才快速成长
2010年,首钢京唐中厚板事业部焊接机器人操作刘鑫进入首钢后就一直从事焊接工作。他十几年如一日扎根一线,理论与实践的融合让他成长为行家里手。
“要在激烈的竞争中实现高质量快速发展,就必须不断开拓新产品、新技术和新市场。”在刘鑫的字典中,从没有“退缩”二字。2020年,针对焊接技术瓶颈,他牵头组织大厚度合金钢+不锈钢复合板的试制工作,不断优化工装胎具、焊接工艺技术,解决了复合板材的焊接问题及焊接板体内部抽真空的难题,节约成本40余万元。
中厚板事业部复合板制坯线新增焊接机器人,对于刘鑫来说是一个全新领域。在焊接机器人刚投产时,由于程序不稳定,生产出的产品经常出现质量问题。刘鑫那种不服输的劲头又来了。通过在现场反复观察焊接,他不断调整焊接程序,更改焊接顺序,结合自身焊接技能,一举解决了现场焊接难题3项、优化焊接机器人程序2项,每组复合坯激光扫描时长由原来的40分钟缩减到20分钟。
攻关和创新的锤炼让刘鑫一步步成长为技术尖子,大赛和实操的洗礼使他历练成焊接工匠。刘鑫先后被聘为“首钢工匠”“京唐工匠”。他也凭借自己过硬的素质和专业技能水平,获得了“全国钢铁行业技术能手”“全国青年岗位能手”“首都劳动奖章”“首都市民学习之星”“河北省技术能手”“北京市技术能手”等荣誉称号。“我赶上了好时代,企业给我创造了很多机会,让我快速成长。我要始终弘扬践行工匠精神,争做最有追求的职工,继续用手中的焊枪解决更多的技术难题。”刘鑫说。
首钢京唐根据不同岗位、不同层次人才特点和职责,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增强人才队伍活力。坚持用典型激励人、用标杆引领人,形成了学习先进、尊重先进、爱护先进的良好风尚。
截至目前,首钢京唐共有全国劳动模范1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人、首钢级技术专家9人、“首钢工匠”5人;217人次获评“首钢技术能手”、82人次获评“北京市高级技术能手”、7人获评“全国钢铁行业技术能手”、4人获得北京市政府技师特殊津贴、4人获评河北省突出贡献技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