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朋友圈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水钢钢轧事业部加固行车“保护墙”

首钢日报 A02版综合新闻  水钢站记者 王祥/文 王祥/摄 2024年09月02日

用钢坯焊接支架,保护设备安全。

材检作业区行车维护组组长徐海涛在调试行车断相设备。

随着设备使用年限的增长及生产工艺的不断更新,传统的行车设备已难以满足现代钢铁生产对安全、效率和质量的高标准要求。近期,首钢水钢钢轧事业部工程技术人员对行车进行了全面技术升级改造,提升设备安全性能。

水钢钢轧事业部炼钢转炉铁水罐兑铁前,现场需要领行工手扶行车副钩上的吊具进行挂罐操作,存在作业人员受起重伤害及灼烫的安全隐患。对此,今年1月份,钢轧事业部成立了攻关团队,就如何实现行车自主挂副钩进行课题攻关。

由于传统设计的原因,炼钢作业原7、8、9号铁水行车小钩钩头能够进行360度旋转,并且小钩上的吊具稳定性差;铁水罐小钩吊挂处有一个筋板,导致吊具不能正常挂进轴内,以上问题均限制了行车在现场自主挂钩。结合现场实际分析后,钢轧事业部成立了以陶昌德为项目牵头负责人及熊军为组长的攻关团队。他们首先对铁水行车副钩钩头进行固定,限制其360度的自由旋转状态,并使钩头上的吊具始终正对炉口方向。同时对铁水罐副钩吊耳筋板进行优化,实现不需领行人员手扶操作挂钩,行车工就能自主挂钩,从而消除了领行人员的作业风险,降低了职工劳动强度。行车作业区乙班值班长赵祥介绍,该项目实施后,快速解决了转炉兑铁、铁水折罐可能导致的起重伤害和灼烫问题。

在三棒作业区,原料跨行车负责三棒二高线的钢坯原料及成品的装卸。行车采用电磁吸盘吸料物的方式进行工作,正常情况下,当行车在运行过程中出现停电故障时,电磁吸钢系统会自动投入电池保磁系统,由行车自带的电池为电磁盘供电,确保行车失电时吊物不会掉落。但在生产过程中,由于该行车采用封闭式滑线方式提供行车电源,同时还要为两条生产线提供原料,行车使用率很高,封闭式滑线经多年运行已磨损老化严重,行车发生缺相故障的机率不断上升。一旦行车电源缺相,将会导致所吊钢坯掉落,地面人员存在安全隐患,设备设施受损的可能性也随之增加。对此,钢轧事业部组织人员对三棒二高线电磁盘行车保磁系统进行了专业检查,提出采用工程技术措施弥补缺陷的办法,实现电磁盘行车保磁系统“双保险”。为此,钢轧事业部成立了以熊波为项目牵头负责人、张琳磷为组长的攻关团队进行课题攻关。

课题组经过风险分析发现,当行车发生缺相故障时,如果停电保磁系统没有自动投入供电,就会造成吊物掉落。于是,课题组提出在行车直流控制系统内增加1台电源缺相检测保护器,解决了上述问题。

钢轧事业部通过对行车的技术改造,有效提升了作业区行车设备的安全性和作业效率,为公司稳定生产提供了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