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有个小心愿

首钢日报  首钢资源 郑仲波   2024-08-28  

说来有点渺小,八月,我的小心愿就是陪母亲去趟太原火车站。

母亲最远去过北京、西安,就是没有去过太原,至于为什么对太原火车站耿耿于怀,还得从每年来柳林帮我做饭、照顾孩子说起……

八月底,摘完最后一批花椒,家里的农活就告一段落了,母亲开始收拾东西,准备启程来柳林。永济没有直达柳林的火车,所以只能从太原中转。由于太原站的普通列车发车较晚,母亲每次都是走动车路线:从永济北至太原南站,不用出站,从站内直接换乘去柳林南。严格意义上讲,母亲去过太原,但仅仅在南站内停留过半小时。太原南站看不到太原最核心的模样,领略不到太原的灵与魂、神与韵,所以母亲对太原的印象是模糊的。父亲向她描绘过太原的样子,但仅仅是只言片语,是抽象的、不具体的。而太原站离太原南站仅仅有十公里,近在咫尺,让母亲萌生了想去瞧瞧的想法。

这本是个极普通的事,然而事情的发展可没这么简单。这十公里,母亲用了六年时间始终没有跨越。我曾对她说:“咱专门买上太原南站到太原站的火车票,看下风景,然后再返回南站。”母亲不愿意平白无故地去,她觉得顺路是可以的,如果专程去,既耗费时间还浪费精力,这样不值得。何况每次行程匆匆,中转站换乘时间又十分紧凑,事情就这样一直耽搁下来了。区区十公里,成为一道无法逾越的天堑!

父母辈“独特”的思想,有时让人难以理解。行文至此,不知什么原因,眼前一直浮现抖音上常刷到的一幕:年迈的老人顶着烈日在地里收割小麦,瘦弱的身体晒得黝黑发亮。视频标有醒目的字体:最能吃苦的一代人即将退出历史舞台……再配上《你一定要幸福》那质朴悠扬而沧桑的音乐,让人不禁感慨万千,一度潸然泪下。因为这一刻,脑海中首先想到的是父母辛勤劳作的身影,这一辈人对自己的物质欲要求极低,甚至没有,但却有着老黄牛般的韧劲和奉献精神。

母亲曾对父亲说过,她就想在火车站外面望望风景,感受一下,十来分钟就行了。

今年暑期回老家休假后,我告诉母亲有个计划:这次回柳林时,让她提前和我一起去,自驾车绕道去太原火车站。母亲听后,连忙摇头:“家里的花椒八月底才能摘完,走不成,走不成。”

随后,母亲略带责备地说:“从永济到柳林的路程已经很远了,你还要绕远路去太原站,这一下就多了三百公里。”说完,她再次摆手并坚决地说:“不行,不行,绝对不行,哪怕我不去,也不能这样绕远路!”

我看到她斩钉截铁的样子,随口编了个理由:“我去太原刚好有事要办,是顺路,不是专程。”

母亲用疑惑的眼神看了我下,立刻识破了骗术:“不要专门为去而去,咱们以后有的是机会。”

我生气地说:“不想去就算了,每年都说有机会,哪一年也没机会。”发完脾气,转身就走。之后又后悔自己态度恶劣,但更有一股无奈和不甘充斥在胸间。

午后,妻子告诉我:“妈不让你开车去,一是不想花冤枉钱;最重要一点,你开车从永济到太原,再从太原到柳林,一共七百公里,长时间开车,安全方面就是个大问题。”

我沉默片刻:“我知道妈是这么想的,我就是有点赌气,这么小的愿望为什么就是不能实现。”

我叹了一声,陷入沉思。

妻子微笑着安慰:“日子还长着呢,总有一天会实现。”

我扭过脸庞,凝视着窗外随风摇曳的树叶和枝条的倒影在墙上斑驳陆离的光影,默然了许久,想了很多……伴随着夕阳最后一道余晖从眼前慢慢褪去,烦乱的心也逐渐聚拢趋于平静——我明白有些事只能随缘而不能强求。

以前看过许多类似的文章,最后都是以实现愿望为大结局,我在羡慕同时也想让此文有个圆满结局。然而,事与愿违,母亲依然没有去过太原火车站,我这个小小心愿依然没有实现。时光晃晃悠悠、踉踉跄跄,一不小心又是一年八月,母亲又要来柳林帮忙了,掐指一算,已有六个年头。心里怪不是滋味,有点惆怅失落,有点遗憾无奈,还掺杂着一丝羞愧和愤怒,默默祈祷“机缘”和“凑巧”与我碰头撞脸,让我尽快实现这小小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