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朋友圈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 返回目录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放大+
- 缩小-
- 常规
做好“加减乘除”打好“主动仗”
——通钢矿业平台创新求变抵御市场冲击纪实
进入2024年,在铁矿石价格受钢铁需求减弱影响而下行的新形势下,通钢矿业平台坚持用“加减乘除”四则运算法迅速调整经营工作思路,积极顺应矿山行业新常态,打破常规、创新求变,深层次挖掘潜能,多方寻求新的增效点,有效抵御了市场冲击。1—7月份,利润完成年计划的74.36%,生产经营始终保持健康、平稳的良好秩序。
担当作为 用“加”法提高管控能力
如何应对矿山行业市场需求不断变化的新常态,是对矿山企业生存能力的严峻考验,必须系统思考、整体联动,在市场突变的形势下实现平稳转身。
今年年初,通钢矿业平台确立了“聚焦安全环保,着力巩固发展根基;聚焦生产管理,着力保障稳产达产;聚焦赋能增效,着力提升盈利能力;聚焦项目建设,着力增强发展后劲;聚焦创新驱动,着力激发内生动力;聚焦党建引领,着力强化政治保障”六项重点工作。围绕这一工作目标,通钢矿业平台上下转变观念、调整思路、整体联动,充分激活现有各类资源,形成了坚决打赢生存发展攻坚战的整体合力。
思想意识“加”力。通钢矿业平台党委紧紧围绕生产经营大局,以内聚人心、外树形象为导向,在营造氛围、传导压力上先行,把气鼓起来、把劲使出来、把势造起来,引导全体职工全身心投入到生产攻坚战中。同时,深入开展“深化改革·突破重生”大讨论活动,围绕“三个聚焦”,将深化改革的目标任务与形势任务教育相结合,上至公司领导,下至基层党组织书记,深入基层、走进岗位,向干部职工讲清形势、讲清目标、讲清任务、讲清措施,引导职工明确当前形势下应该干什么、怎么干,发动职工共同补短板、强弱项,形成合力攻坚、降本增效的浓烈氛围。
要实现生产经营成果的“和”最佳,就要想方设法把各单元的“权”放大,实现“1+1>2”的效果。通钢矿业平台着力强化团队绩效考核的激励、专业系统考核的约束、事故考核的警示“三位一体”系统管控,进一步完善管理体系、考核评价体系和责任追究体系建设,把“小事做细、细事做实、实事做透”管理理念融入生产经营各个环节,力求生产运转效率、劳动组织效率、管理运行效率的全新突破。生产系统强化作业计划的执行力,加大生产工艺的管控力,实现了采矿货源充足、铁运衔接顺畅、选矿高效运行、球团生产稳顺的生产格局;安全环保管理强化“红线”意识,狠抓责任落实,完善领导干部“四不两直”检查计划及标准,深入落实“两个责任”,全面推进100项本质化安全项目,进一步增强安全管理的严肃性、科学性;财务系统以推广日核算、周分析、月总结为手段,细化工艺成本,深入分析数据,努力提升成本动态管控能力;设备管理着力构建完善运行控制体系、评价体系、考核体系,夯实设备管理基础,全面促进点检、润滑等基础工作,今年以来,设备管理实现“零”故障。通过一整套的“组合拳”,系统管控能力明显提升,为降本增效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多措并举 用“减”法实现降本增效
做“减法”,就是节支降耗,进一步梳理分析费用支出的“面”,理顺降低消耗的“点”,实现“1-1>0”的效果。面对内外多重压力,通钢矿业平台引导广大干部职工牢固树立会过“紧日子”、渡过“难日子”、才有“好日子”的思想,坚持预算为纲、成本精炼、效益提升、指标优化的原则,深挖各产线的能力,平衡好设计产能、计划产能、预算目标三者之间的关系,在实现高产水平和增量上有所作为,打出产量效益,提升经营能力。
把优化指标作为一项培育低成本优势的基础工作,不断改进完善指标体系、责任体系、措施体系、考核体系,强化工序控制,严格工艺操作,狠抓责任落实,系统组织指标攻关。上半年,精粉加工成本对标缩差完成6.13%,比年度计划降低5.18%,上青矿铁矿石制造成本较预算优化10.06元/吨,行业排名第9位。
践行极致理念,持续推进“学巴钢经验·促指标提升”工作。坚持对标一流,找准差距点、提升点、切入点,将自己的优势做足、短板补齐、弱项补强,确保各类评价指标达标。通钢矿业平台承接的通钢公司9个二级指标全部达到C类以上水平,指标创效已达520万元。
与此同时,通钢矿业平台还引导干部职工克服潜力挖尽的思想,积极倡导“一分钱”理念,坚持点滴入手、精打细算、分毫必争,通过广泛开展清仓利库、回收复用、修旧利废、自制加工等举措,压减非生产性支出。截至7月底,通钢矿业平台完成修旧利废1596件,节约费用424.7万元。
利用峰谷平电价政策,优化生产组织和工序衔接,在保证生产连续的情况下,进行工序内部调整,严控检修和设备的运行模式,峰谷比逐步优化,减少电费支出60.41万元。严把购销“进出”两个关口,通过加大直采力度、寻求同质替代产品、严控物资计划等措施,1—7月份,降低采购成本118.39万元;及时高效组织销售输出工作,加大火车输出力度和各项指标管控工作,创效57.36万元。。
创新突破 用“乘”法汇聚攻坚合力
做“乘法”,就是创新驱动,有效激发内生动力、活力,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1×1>1”的效果。职工是企业攻坚克难的根本依托,只有把全员的积极性、能动性充分调动起来,降本增效才能取得“几何”效应。
面对严峻的市场考验和繁重的生产经营压力,广大干部职工的危机感、紧迫感明显增强,强烈的生存欲望直接转化为降本增效的实际行动。目前,通钢矿业平台组建自主管理活动圈94个,确立活动主题120个,创效475万元。同时,每季度组织生产劳动竞赛,创效64.43万元。每月围绕生产经营的重点和难点、管理上的薄弱点、岗位上的增效点,广泛组织开展合理化建议征集活动,累计征集合理化建议384条,表彰奖励178条,创效209.26万元。
技术创新是撬动企业经济效益的“杠杆”,也是目前降本增效、转型发展的根本出路。为此,通钢矿业平台坚持“科技兴矿、知识强企”方针,以“一引领两融合”为目标任务,集聚矿山发展强大势能。今年以来,通钢矿业平台与各单位、部室签订技术攻关合同10项,并紧紧围绕制约成本效益的重点、难点,广泛发动工程技术人员、技术操作人员开展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立项并组织实施70项,预计全年通过技术创新实现降本增效1500万元。同时,10项技术攻关课题按合同约定稳步推进,群众性技术创新项目也取得阶段性成果。通过严格落实全流程降废措施,选矿处理矿石品位同比提高2.08%,入磨品位同比提高2.25%,与去年同期相比,自产矿石多产精粉5.27万吨。
变革驱动 用“除”法破解难题
做“除法”,就是自我革命,以刀刃向内的决心和勇气,真刀真枪地解决制约企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实现“1÷1>1”的效果。通钢矿业平台不断改革创新,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构筑竞争新优势,为矿山生存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围绕深化改革和“蹦高”计划实施,抓好顶层设计,坚持分配机制价值导向、用工管理市场导向、人才管理分类导向,不断激发市场活力和人才动力,提升运营效率。大栗子矿推行“一人一表”,并挂钩收入水平,量化评价职工年度履行岗位职责情况,在选矿厂推出了“十二大员”的特色管理模式,让职工成为企业的直接管理者,有效调动了全厂干部职工的主观能动性;上青矿在运输、卷扬、给矿、破碎等岗位实行岗位交接,在采矿、深孔、掘进等岗位推行满时工作制,采场每天提高有效作业时间3个小时,铲车台效提高12个百分点,每班箕斗数达到168斗攻关目标;井下矿在采矿工段推行“两体系、两机制”市场化改革举措,构建以成本为核心的改革体系,将采矿工段可控成本作为市场化改革的核心,将成本与产量、质量、消耗、收入等全部挂钩。截至7月份,18号采矿工段可控成本降低53.78万元。
此外,通钢矿业平台还把保障职工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心全意为了职工、依靠职工、温暖职工,做好困难职工帮扶工作。各级领导干部深入基层一线岗位,利用职工接待日、职工留言板等平台,对职工群众关心、关注、反映强烈的问题进行调研摸底,着力解决职工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年初以来,先后解决职工出行安全、加大劳动保护投入、改善职工工作生活环境、保证安全生产等涉及职工切身利益方面的诸多实际问题,进一步增强了职工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凝聚了职工力量,为矿业改革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