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朋友圈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 返回目录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放大+
- 缩小-
- 常规
为天车把脉的“钢铁医生”
——记首钢京唐钢轧部公辅作业区天车点检班组
![]() |
班组人员正在研讨天车维护知识及应急处理方案。 |
运行在厂房上空的天车是厂内运输钢包、铁包的最关键设备,来自首钢京唐钢轧作业部公辅作业区的天车点检班组就是每天“空中漫步”,为天车把脉诊断的“钢铁医生”。
冲锋在前的“领头羊”
“今天的检修工作比较多,大家在检修时一定要落实好各项安全措施。特别是更换722号天车大车轮涉及高空作业,一定要注意安全。”班组长王刚对大家说。
随着天车点检班组早会的结束,机械三级点检王刚一天的工作开始了。作为一名特种设备点检员,王刚深刻体会到岗位责任的重大。如何降低设备故障率,确保天车设备安全稳定运行,是他与整个班组共同面对的问题。
“作为一名点检人员,我深知一线车间是设备技术改造创新的摇篮。所以,无论工作岗位如何变动,我都坚持不脱离生产一线。”从事点检行业15年的王刚有着丰富的隐患故障排查经验。他和大家通过一次次的精密点检,发现多个设备隐患,极大地避免了设备故障带来的影响。
在一次616号天车巡检过程中,王刚敏锐地察觉到主起升减速机存在轻微异响,在对减速机各部位检查温度后,王刚发现减速机轴承异常升温约10摄氏度。“主起升减速机是液体天车的核心机构,它出现任何异常都不能轻易放过,必须认真对待。”王刚回忆道。针对减速机的异常情况,他迅速组织人员对减速机开盖检查,发现一轴、二轴齿面磨损明显加重,三轴轴承损坏,有停机隐患。考虑到液体天车的作业安全,需立即组织更换轴承。
自钢轧部投产以来,主起升减速机轴承从未更换过,没有可借鉴的经验。怎么办?要想在短时间内尽快修复,必须要配备足够的技术力量和详实的检修方案。王刚迅速联系其他技术骨干、维检单位及太重厂家召开专项研讨会,对检修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不断细化施工方案及关键节点,优化检修方案。同时检修人员也进行了重新调整和分工,分成白班和夜班两个班,每班12小时轮番作业,王刚则24小时坚守现场,及时协调解决随时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在王刚的精心组织下,设备有条不紊地完成了安装,并一次试车成功,检修工作较原计划提前8小时完成,减速机再次发出均匀有序的声响。
历练老成的“老黄牛”
在点检班,有刘金锋、李建新、倪柏松、周杰军、王贵山等多名从事一线点检工作三十余年的老首钢人,他们不仅在岗位上兢兢业业,发扬首钢精神,更是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将自己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青年职工。
当接到新增精炼跨360T天车技改项目的正式通知后,点检工程师李建新召集点检及太重厂家,对原来360T天车安装调试及后期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和回顾,对技术方案和施工方案进行了重新修订。为了保证进度,天车点检班组成立了突击小组,党小组长倪柏松身先士卒,与班组10名党员、积极分子和青年骨干带头冲锋在前,不讲条件、不计得失,组织班组成员24小时值守现场,有效保证了施工进度。在后期电气施工调试阶段,正值疫情期间,施工队伍人员力量极度短缺,并且厂家调试人员无法进场。点检工程师刘金锋召集点检及首自信人员开展自主调试,有力保障了工程进度。在几位老师傅的带领下,360T天车已有序运行一年,有效解决了钢包吊运紧张的问题。
继往开来的“后浪”
在这支身经百战的点检团队里,不乏新晋的年轻力量。“自我们加入首钢京唐这个大家庭以来,不仅从前辈身上学到了宝贵的经验知识,还看到了敢于苦干硬干的老首钢精神在他们身上深刻展现。”2018年毕业加入首钢京唐的范广欣感叹道。
在全停产检修期间,几名青年点检始终坚守在检修一线。此次轨道检修工程量很大,包括更换轨道二十米、铝热焊接断口三十余道、全线轨道压板检查紧固等。面对冬日的严寒,他们始终坚守在检修一线,时刻关注指导检修过程及质量进度情况。此次全停产检修,维检单位临时人员力量较多,对现场情况不够熟悉。他们事无巨细地向检修人员叮嘱检修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确保检修顺利完成。直到凌晨,检修工作全部结束,他们才回到办公室休息……
点检于冬负责更换606号天车拖缆,这是全停产检修施工中难度最大的项目。天刚亮,于冬便早早来到现场,与维检人员一同将提前准备的备材工具倒运上车,开始检修。此项检修不仅工程量巨大,同时还要克服严寒。18点,已经工作十多个小时的检修队伍,在经过短暂的休整后,他们又继续投身到检修工作中。次日凌晨4点,随着最后一块拖缆防护做好,这项检修工作才基本完成。“看到做好的新拖缆,我的心里踏实了许多。”点检于冬感叹道。
寒来暑往,71台天车昼夜不息地穿梭在钢轧部各个生产区域,将各道工序有序衔接起来。这群“钢铁医生”持续拼搏,不断改善着设备运行环境,为钢轧部高效有序生产保驾护航。